16+8 轻断食跌下神坛,增加 91% 心血管死亡风险?如何看待_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16+8 轻断食跌下神坛,增加 91% 心血管死亡风险?如何看待


16+8 轻断食跌下神坛,增加 91% 心血管死亡风险?如何看待

  2024-03-27 15:27:06     简体|繁體
http://refenxiang.com/1057191.html

本文作者:小星仔

每天在 8 小时内吃完所有食物,并在剩余的 16 小时内禁食——全网火爆的断食新宠「16+8」饮食法,竟要被一篇中国研究踹下神坛?

当地时间 3 月 18 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2024 年美国心脏协会流行病学和预防 | 生活方式和心脏代谢健康科学会议上,公布了一篇最新研究,其主要结论「『16+8』 饮食法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 91%」,迅速被广泛报道、热议。

辛苦饿肚子养生,反而成了「找死」,有人感慨「什么是真的」,有人则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是新黄色新闻造成的误读。

所以,这结论是真的吗?这类研究到底该怎么看?

「16+8」饮食法 vs 心血管死亡风险升高 91%

「16+8」饮食法属于「轻断食」的一种,或者叫做「间歇性进食」。比较公认的吃法是,在一天的 24 小时里,有连续 16 小时不吃(可以喝水),只在剩下的 8 小时内正常吃。

既往曾有许多研究支持这种饮食法的短期获益,认为它不仅有助于减肥,还可以帮助改善血压、血脂和血糖等——这些无一不切中当代人的健康痛点。于是,「16+8」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饮食方式。

那么,得出颠覆性结论的这篇研究,到底是怎么做的,又得出了怎样的结果?

根据 AHA 年会官网发布的摘要信息,该研究纳入了 2003~2018 年年度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约 20,000 名参与者的饮食模式信息,并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 2003~2019 年 12 月期间美国死亡人数数据进行比较 [1]。

图源:会议官网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 49 岁,随访时间中位数 8 年,最长 17 年,入组时年龄 ≥20 岁,在入组第一年内完成了两份 24 小时饮食回忆问卷。根据进食时间,参与者被分为 5 组:每天进食时间不到 8 小时、8~10 小时、10~12 小时、12~16 小时和超过 16 小时。

研究控制了年龄、性别、种族、吸烟和饮酒等生活方式的因素后,发现:

与每天进食时间在 12~16 小时的人相比,每天进食时间不到 8 小时的人(「16+8」饮食法)的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增加 91%;在患有心血管病或癌症的人当中也观察到这种关联,遵循限时饮食的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增加。

同时,研究还发现「16+8」饮食法也并不能降低全因死亡的风险。

导致死亡?这个结论下不了

91% 风险增加,这一数据不可谓不劲爆,一经公布就被世界许多媒体争相报道,有些甚至以「长期『16+8』饮食会导致心血管死亡」为标题。

但事实上,这项研究的结果还只是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一个报告,并未正式发表在医学期刊上,只能称作「初步结论」。

同时,在会议上汇报的信息也比较有限,并不能向我们呈现这项研究的全貌。例如:研究更详细的纳入排除标准,判断饮食限制时间的具体方法,对模型中纳入调整的混杂因素的定义等,虽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这两所学府进行高质量研究的实力毋庸置疑,但还不能确认其研究质量。

英国开放大学应用统计学名誉教授 Kevin McConway 在一份声明中提出,此研究长达 8 年,但研究人员仅分析了短短两天的饮食情况,并据此将参与者分为不同的饮食模式,这种分类方式不足以解释有意识的长期间歇性禁食的效果[2]

图源:文献 2

此外,除了研究纳入调整的因素外,可能还有其他影响健康的因素没有被包含在分析中,比如饮食质量等。

与许多其他饮食相关的研究类似,它们的饮食模式信息均为回顾性收集。虽然这种方法更加方便、迅速,但是却只能得出相关性的结论,在论证因果关系上证据性较弱。

此前一些备受公众关注的饮食问题研究结果,比如:「与使用动物油烹饪的人群相比,使用植物油冠心病和卒中的风险更高」,「红肉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都存在相同的局限性。

理论上,当我们想要明确一项饮食模式对于健康的长期影响并论证因果关系时,需要采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严格实施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干预实验——将基线可比的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人限时饮食,一组人作为对照,然后观察随访,并观察结局指标。

然而,开展这样的一项研究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让研究参与者长期限制饮食的可行性也大大削弱。

总而言之,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局限性大视为「参考」比较妥当,但得出因果关系需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饮食领域又确实存在太多困难。

这些研究,到底该怎么看?

仅就短期健康获益而言,「16+8」饮食法还是有证据等级高的研究结果作为支撑。

JAMA Internal Medicine 曾在 2022 年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控制在 7:00~15:00 这 8 个小时内进食,坚持 14 周后有效减重 6.3kg,同时还能改善舒张压和情绪紊乱[3]。

图源:文献 3

另一项发表在 JAMA Network Open 上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也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16+8」饮食法能够显著降低体重,并且降低血糖水平[4]。

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团队还进一步探究了更合理的「16+8」饮食法进食时间,结果表明:早段进食组(6:00~15:00)体重下降更多,体脂率和体脂量也大幅下降,甚至还起到了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抗炎等作用[5]。

Beth Israel Deaconess 医疗中心保健医生,同时也是哈佛医学院的教授 Kenneth Mukamal 博士表示:这项研究的结果是对限时进食长期效果的一次合理探索,但是现在就下结论说人们应该摒弃限时进食还为时尚早[6]

伦敦国王学院的两位学者曾指出,科学研究理应真实展现成果,向学界传递新知。但当研究结果要推及指南或社会管理时,需要符合「标准简明」和「最大限度减低健康损害」两大标准,这就成为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利益问题[7]。

国内外有不少媒体或个人社媒账号直接称,「长期『16+8』饮食会导致心血管死亡」,这肯定是对研究结果的夸大,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美国医学资深编辑 Matthew Herper 也以一句 「oh, come on(得了吧)」嘲讽许多媒体以「间断饮食会造成死亡」为标题[8]。

图源:文献 8

但是「长期使用『16+8』饮食可能增加发生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确实是该研究的结论。

看似相同的标题,前者说明了因果关联,后者却只是相关关系,结论背后对研究的设计类型和证据级别要求大不相同。

2017 年,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声明指出:间歇性进食的短期效果较为明确,但是长期效果仍有待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确认。在等热量条件下,改变进餐频率并不能降低体重或改善心脏代谢的危险因素;不规律饮食可能不利于维持体重和心血管健康[9]。

图源:文献 6

2023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上的一项为期 6 年的研究也表明,从第一餐到最后一餐的时间间隔与体重变化无关,进餐的频率和总卡路里摄入量才是改变体重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同样的,这也是一项观察性研究[10]。

健康饮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个体差异、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多种环境因素。寻找更健康的饮食模式的研究仍在继续。上交医的这项研究并不能断定限时饮食和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价值在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同时强调了开展更多研究的必要性。

回到当下,相较于何时吃,其实更重要的是吃什么、吃多少。与其纠结要不要采取「16+8」饮食法,还不如先想想,自己每天的饮食是否遵循了平衡营养的原则。

策划:云也 | 监制:gyouza、carollero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知识|收获智慧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01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