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用酒治病和用酒制药的历史十分悠久,大约在周代就出现了“醪醴”,即药酒。
所谓药酒,是指将处理洁净的中药材、饮片,按一定比例浸入白酒中,所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
药酒在保健养生、防病治病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还有很多人有自行泡制药酒的习惯。
有不少人认为药酒要浸泡数月至1年以上,时间越长,药材成分溶出越多,这样的药酒才有效果。
那么,中药泡酒真的是越久越好吗?自行泡制药酒应注意什么呢?
第
1
点
—The First—
中药泡酒并非越久越好
①药材长期浸泡,并不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多数药材的有效成分(如皂苷、黄酮类)在浸泡15~30天时溶出率达到峰值。
超过此期限,溶解速度减缓甚至停止,部分成分反而会被水解破坏。
②药材长时间浸泡,久泡药酒可能滋生黄曲霉菌等有害微生物,尤其动物类药材携带的寄生虫卵或细菌可能未被酒精完全灭活。
而肉眼不可见的霉变可产生黄曲霉毒素,喝下霉变的药酒会对胃肠和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第
2
点
—The Second—
中药泡酒多长时间合适
中药泡酒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药材的种类、浸泡温度、所用酒的浓度及保存条件而定。
1
普通植物药材
推荐时间:15-30天。
依据:质地松散的果实类药材有效成分溶出快,30天内即可达到峰值,久泡反而导致成分水解或霉变。
2
根茎类药材
推荐时间:30-45天。
依据:质地致密需延长溶出时间,但不超过60天;人参皂苷溶出率在30天达85%,继续浸泡会降解。
3
动物类药材
推荐时间:30-60天。
依据:蛋白质和脂质需更长时间分解,但需严格监控,避免寄生虫或细菌残留。
第
3
点
—The Third—
中药泡酒有哪些注意事项
酒的用量
酒量为药材的10-20倍。质地较松散的药材吸水性较强,应多加些酒,如枸杞子应加入20倍量的酒进行浸泡;而质地坚实的药材吸水性较差,可减少酒的用量,如人参加入10~15倍的酒浸泡即可。
浸泡温度
夏季高温:缩短浸泡时间至建议下限(15天),避免高温加速酒精挥发和药材腐败。
冬季低温:延长浸泡时间至上限(60天),促进有效成分溶出,
酒的选择
优先选择50-60度纯粮白酒,高度酒精能有效溶解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同时抑制微生物滋生。
黄酒或米酒也可使用,但需煮沸灭菌后浸泡。
放置要求
禁用金属或塑料容器,易与药材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建议使用陶罐或玻璃瓶密封保存。
未开封药酒:避光阴凉处存放,有效期≤1年;
已开封药酒:3个月内饮完,避免氧化变质。
第
4
点
—The Fourth—
哪些人不适合饮用药酒
药酒虽然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饮用,以下几类人群不适合饮用药酒: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高血压、心脏病、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不全或减弱的患者。
×呼吸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皮肤病及癫痫患者。
×感冒、发热、咽炎和支气管炎发作期的患者。
×驾驶、从事高空作业人群在工作期间应禁止饮用药酒。
×青少年。
×酒精过敏者和酒精依赖性患者。
注意:药酒最好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服用,切记不可滥饮。
有些人把药酒当成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有点头晕头疼就立马喝几口药酒来缓解,实际上,药酒更适合用来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虚弱性疾病。
例如,参茸酒适合温补肾阳,人参酒主要用于补气,而当归酒则有助于补血,在喝药酒之前,务必先咨询医生,避免盲目效仿民间偏方。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