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扭伤和骨裂的主要区别在于损伤程度和病理特点,骨折为骨结构完全断裂,扭伤是韧带损伤,骨裂则属于不完全骨折。
1、损伤性质:
踝部骨折指骨骼连续性完全中断,常见于暴力撞击或高处坠落,需影像学确诊。扭伤是韧带过度拉伸或部分撕裂,多由关节扭转引起,表现为局部肿胀和活动受限。骨裂(裂隙性骨折)属于骨折的特殊类型,骨皮质出现裂纹但未完全断开,常见于应力性损伤。
2、症状差异:
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疼痛、明显畸形和骨擦感,无法负重行走。扭伤以局部压痛、淤青和关节不稳为主,疼痛程度轻于骨折。骨裂症状介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负重痛但无显著畸形,易被误诊为扭伤。
3、影像学表现:
X线检查中骨折可见明确骨折线及移位,CT能显示复杂骨折类型。扭伤仅显示软组织肿胀,MRI可评估韧带损伤程度。骨裂在X线片上可能仅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需薄层CT或骨扫描辅助诊断。
4、治疗原则:
骨折需复位固定,严重者需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扭伤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严重韧带断裂需支具保护。骨裂通常选择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愈合时间较完全骨折短。
5、恢复周期:
单纯扭伤恢复需2-4周,伴有韧带撕裂则需6-8周。骨裂愈合约需4-6周,完全骨折康复周期长达8-12周,复杂骨折可能遗留长期关节僵硬。三者均需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
踝关节损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可减轻肿胀。骨折患者转运时需临时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恢复期建议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量摄入牛奶、鱼类和深绿色蔬菜。康复训练初期以非负重活动为主,如踝泵运动和水中行走,后期逐步增加平衡训练。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度,避免过早负重导致畸形愈合。
编辑:boheyiliao 来源: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