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医师王喜福,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为节日献礼——他创作了一首关于心脏病突发急救的歌曲,将心肺复苏(CPR)操作流程转化为朗朗上口的旋律与歌词,让急救知识以轻松易懂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据统计,我国心脏骤停患者院外存活率不足1%,而黄金救援时间仅有短短4-6分钟 。在这争分夺秒的时刻,急救知识的知晓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大众而言,急救专业术语晦涩难懂,操作细节记忆困难,如胸外按压的深度需达到5 - 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 - 120次,以及人工呼吸与按压的配合比例等关键信息,普通人往往难以准确记住并实施操作。
王喜福主任医师表示,创作这首歌曲的初衷正是为了打破急救知识传播的壁垒。“很多人想学急救,但被复杂的知识和操作难住了。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些关键要点变成大家容易记住的东西,歌曲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他解释道,“通过歌曲,把CPR操作流程变成简单易记的歌词,配上合适的旋律,让大家在哼唱的过程中就把急救知识学会了。”
这首急救歌曲的诞生,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传播层面,它将专业的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表达,大大降低了急救知识的学习门槛,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快速掌握急救要点。从学习效果来看,歌曲的节奏感与CPR操作的实际时间要求科学匹配,学习者在反复聆听和跟唱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肌肉记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身体能够下意识地做出正确反应。
“这首歌最大的特色,就是实现了艺术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王喜福介绍说,“它既好听,又准确传达了急救知识,还非常实用。无论是在校园、社区的线下培训,还是在短视频平台的线上传播,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这种“歌谣式教学”借助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优势,迅速走红网络,让急救知识随着旋律“声入人心”,真正实现了“用艺术守护生命”的人文关怀。
近年来,北京安贞医院一直致力于医学知识的科普与传播,通过多种创新形式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急救能力。这首急救歌曲也是医院鼓励医生积极参与,创新健康传播方式的又一次成功探索。未来,北京安贞医院还将继续开展一系列健康科普活动,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贡献力量。
编辑:ifhealth 来源:凤凰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