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w+ 医生忙到没时间吃饭,为什么还在坚持做这件事?_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7w+ 医生忙到没时间吃饭,为什么还在坚持做这件事?


7w+ 医生忙到没时间吃饭,为什么还在坚持做这件事?

  2025-08-21 18:18:19     简体|繁體
http://refenxiang.com/1158646.html

餐桌基础,桌上的东西就不基础。

李科家的餐桌和别的医生家不一样,一侧放满了医学专业书籍和《药典》、台前陈列着人体骨骼模型、背后支起一块竖放的显示屏,最显眼的是那个像云朵一样硕大的补光灯,静静地站在桌前等着主人下班。

这张用来吃饭、办公的餐桌,被李科一点一点打造成一个简易的摄影棚。李科是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主治医师,四年前,他在抖音注册了账号@李科医生,下班后坐在桌前录制,上百条医学科普视频就从这里送到了 300 多万人的眼前。

李科家的餐桌(图源:抖音账号@李科医生)

复旦大学发布相关报告称,在全国 10.74 亿网络视听观众中,92.1% 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健康科普内容,其中 63% 的观众已养成定期关注健康科普账号的使用习惯。

健康科普视频在网络爆发式增长的契机,很多医生都追溯到新冠疫情之初。面对未知疾病造成的担忧焦虑,一些医生开始自发在抖音录制视频,科普疾病的症状及指导居民们做好防护。一大批优质账号先后涌现,如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白辰(@心中有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薄世宁(@薄世宁医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程才(@才哥谈心)等等。

到如今,健康科普已经成为很多医生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罗骁(@罗夕夕博士)挤出每周唯一的休息日,一下午录制了攒了好久的十几条科普视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郝鹏(@郝鹏医生)在一天连轴转的会议和手术间隙,在转场的车里扭起脚踝,拍视频教大家如何预防血栓。

根据抖音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平台医疗认证创作者超7万,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三甲医院。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和医生等专业医疗从业者,都纷纷开设抖音号,加入到健康知识科普中来。

打破信息壁垒、重塑医患沟通

让短视频成为「第二个诊室」

一条优质科普视频的播放量和每日门诊能指导的患者数量相差悬殊。在医疗资源不能被及时获取的地方,几十秒的科普视频既是进行患者教育的涓涓细流,也能在关键时刻解燃眉之急。

叶盛(@叶盛医生)是一名儿科医生,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综合 ICU 主任,儿科全科各常见疾病和急危重疾病的循证诊治是他日常的主要工作。

选择深耕在短视频科普,正是因为叶盛强烈感受到门诊看病的人数有限,而短视频可以指数级提高受众人数,「某一个知识点推广出去,受众就是几十万,有一些浏览量都上千万了」。

而且,短视频还能提高医患沟通效率。过去,同一个道理,他在门诊反反复复一天要说四五遍,但是做了自媒体后,来门诊看病的人一听就懂,一问都说在网上看过叶医生的视频。

如今,叶盛的全网粉丝已达 250万,其中抖音粉丝量达 111 万。很多家长通过视频学会了在家初步判断孩子的病情,也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就诊或延误。

抖音平台也让短视频跨越地理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有机会和全国顶尖的医生对话。

浙大二院放射科主治医师罗骁是阿尔茨海默病科研人员(副研究员),他致力于在抖音上分享对大脑有益的生活习惯、运动、饮食、老年好物。

在他的科普视频里,有一位来自西藏的读者多次留言,表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视频里推荐的蓝莓、草莓等水果,在高原上很难获取,吃鱼又价格高昂,想帮助家里的患病老人,但有心无力。

看到留言后,罗骁专门为这位朋友录制了几期视频,比如「每天不超过 20 元如何保护大脑」、「低价版保护大脑套餐」等等。视频发出来之后这位读者第一时间就赶来留言,「罗医生,我知道你这个视频是做给我的」。

图源:抖音账号 @罗夕夕博士

在罗骁眼里,这位读者代表着一个群体,「虽然关注我的人中,来自一线城市的人占比达到百分之八九十,但还是有很多二三线甚至农村地区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他们也很用心照顾患者,但是当地可能连神内的门诊都没有,更不用说阿尔茨海默病的专病门诊。我的视频如果能帮到他们,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年增 1.8 万新作者

当科普成为第二事业,医生如何当好知识「翻译官」

随着科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医生正在加入这一行列。去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指出,鼓励更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参与到健康科普作品创作中来。

数据显示,抖音上过去一年医疗认证创作者和医疗科普内容都显著增长。平台医疗领域新增认证作者 1.8万,平台新增医疗科普内容超 400 万条,累计观看次数超 5000 亿次,收藏数同比增长 63%。

但科普短视频也并非简单对着镜头朗诵一遍医学专业知识,平台和创作者们的下一个挑战是如何让有用的知识真正被记住、避免大量同质化内容重复,让好内容经得起推敲、打得动人心。

可以看到,平台和医院都在做这方面的积极努力。前阵子,湖南省人民医院和抖音合作开展了《抖音健康作者成长实战训练营》,针对全省医疗机构已开通抖音账号的医生进行专项培训,内容涵盖科普创作、短视频制作技巧及工具使用等,助力地方医疗从业者提升科普能力,推动优质内容产出。

天津市南开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李鹤(@鹤立烟雨)认为,好的内容其实不仅是简单粗暴的对疑问给出回答,更要看到、解决掉用户内心深处的焦虑。「一是在创作准备阶段,需要代入用户视角,深度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二是在创作过程中每一句都要围绕『简单、易学、可操作』三大原则;三是需要将专业术语进行接地气的翻译,即便是专业的医疗科普内容也要『说人话』。」

好的内容,也要能回应和追问当下的社会议题。

知名妇产科专家段涛教授做了几十年妇产科医生,从同为妇科医生的母亲手中接棒时,正逢生育大潮和经济开放时期,学科也在蓬勃发展,婴儿死亡率从从他刚工作的 50‰左右降至 4.5‰。

段涛表示,「过硬的专业能力是创作基底,借助案例和数据展现经验,并持续精进前沿技术、展现匠心精神,让患者觉得『找对人了』。选题采取『知识树』法,多维度、系统性构建科普选题视角;追热点与长尾问题相结合,同时满足短期流量价值与长线账号经营价值,坚持做到『有用、有趣、有共鸣』。

更深、更广、更有趣,医疗科普新浪潮

年轻人是抖音的主力军之一,历经数年的发展,年轻的用户和年轻的医生正在平台上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更多元有趣的形式让科普不断突破「舒适区」,实现更广泛的社会价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口腔科副主任医师王化淳(@Dr.淳齿相依),把口腔健康科普拍成了当下热门的短剧,还在其中融入影视剧、说唱、流行歌、脱口秀等元素,找到了医疗健康科普视频的全新打开方式,帮助更多人轻松get到了口腔医学的知识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徐文斌(@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徐文斌)拉来自愿参与知识科普的同事,在背上画出几块区域,清晰明了地讲解「几号」位置疼对应什么问题,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扭着身子只会和医生说「我这儿疼」啦。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是一把召集院内的大牛们,玩起了时下流行的「猜猜我是谁」游戏,内外妇儿轮流玩了一遍,读者一边笑,一边知识就溜进了脑子里。

在这些视频下面,有人说「一句都听不懂,但就是能看下去」,有人说这样的游戏「更说明了医学的复杂性」,更有人戏称这是上了「抖音医学院」。在数万医疗从业者的努力下,晦涩艰深的医学知识就这样从学术殿堂走进千家万户。

为什么忙到没时间吃饭也要抽出时间做科普?当知道远方的读者因为一条视频避免耽误病情的时候、当看到被误解多年的错误观念得到纠正的时候、当同行的新创意令人连连称奇的时候……从诊室里到镜头前,不变的是对专业和责任的追求。

诚如李鹤医生在视频里说,当他的很多同学同事都手拿几个科研课题、几篇顶刊论文等待发表时,他却是一个没有科研的医生,而科普就是他毕生的课题。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即使二十年后我仍然是主治医师,我也不会后悔。科普不是我的副业,是我的第二事业。在这里我实现人生价值,也能造福一方百姓。

正逢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创作者们在手机屏幕的一方天地里,持续探索更深、更广、更有趣的健康传播模式,健康科普新生态在医者手中正羽翼渐丰。

本文作者:吞吞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知识|收获智慧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08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