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主要包括绝经后女性、50岁以上男性、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及长期缺乏运动或钙摄入不足的人群。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量流失速度加快,骨质疏松风险显著增加。这类人群建议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若发现骨量减少需及时干预。50岁以上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睾酮分泌减少会影响骨形成,骨密度自然下降速度加快,建议每两年筛查一次。长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超过3个月的患者,药物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并促进破骨细胞作用,导致医源性骨质疏松,用药期间需每6个月监测骨密度。
直系亲属发生过髋部骨折的人群具有遗传易感性,其骨峰值往往低于常人,建议提前至40岁开始筛查。长期卧床、宇航员等失重状态人群,以及每日钙摄入量低于800毫克的挑食者,由于机械刺激不足或营养缺乏,骨重建平衡被破坏,需要通过骨密度检测评估骨质状况。吸烟酗酒者、甲亢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等慢性疾病群体,因代谢紊乱或炎症因子作用,也属于骨质疏松高发人群。
建议高危人群选择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进行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测定,普通人群可通过定量超声进行初步筛查。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D3和钙剂,进行抗阻力训练和跳跃运动,避免吸烟酗酒等伤骨习惯。若检测结果显示T值低于-2.5,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骨质疏松专科就诊,必要时采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松药物干预。
编辑:boheyiliao 来源: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