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针灸、推拿、中药内服、拔罐、牵引等。颈椎病多因长期劳损、风寒湿邪侵袭或气血不足导致,表现为颈肩疼痛、头晕手麻等症状。
1、针灸
针灸通过刺激风池、肩井等穴位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和局部水肿。针对寒湿型颈椎病可配合艾灸温经散寒,气血不足者需加足三里等补益穴位。治疗时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晕针或感染。
2、推拿
推拿采用滚法、按法等手法松解颈部软组织粘连,改善椎动脉供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配合颈椎旋转扳法,但骨质疏松患者禁用暴力手法。建议每周治疗2-3次,急性期需谨慎操作。
3、中药内服
风寒型可用葛根汤加减,气血瘀滞型适用血府逐瘀汤,肝肾亏虚者需服用独活寄生汤。中药制剂如颈复康颗粒、根痛平片等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需辨证使用并注意胃肠道反应。
4、拔罐
拔罐通过负压作用促进颈部气血运行,适合风寒湿邪滞留的颈型颈椎病。可在肩颈部走罐或留罐5-10分钟,皮肤破损或凝血障碍者禁用。治疗后需避风保暖,防止重复受凉。
5、牵引
颈椎牵引能增大椎间隙减轻神经压迫,适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早期。采用坐位或卧位牵引,重量从3-5公斤逐步增加,每次15-20分钟。严重椎管狭窄或椎体不稳者禁止自行牵引。
中医治疗期间应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可配合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增强颈部肌力。饮食宜温补肝肾,适量食用黑芝麻、核桃等。若出现下肢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脊髓压迫症状,需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编辑:boheyiliao 来源: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