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牵引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推拿、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腰部牵引通常由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1-3天,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腰椎自然曲度。避免久坐久站,日常可使用腰托辅助支撑。疼痛缓解后可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燕飞等动作,每次训练10-15分钟。
2、物理治疗
医院牵引治疗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常用电动间歇牵引仪设定体重的30%-50%牵引力,每次20-30分钟。家庭可用骨盆带牵引,每日1-2次,配合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牵引后可能出现肌肉酸痛属正常现象,持续加重需暂停。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缓解局部炎症,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抑制疼痛介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骨质疏松患者需联合阿仑膦酸钠片。药物使用期间注意胃肠道反应,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叠加使用。
4、中医推拿
采用滚法、揉法等放松竖脊肌,配合斜扳法调整小关节错位。急性期禁用重手法,可配合艾灸肾俞、命门等穴位。治疗后需注意腰部保暖,中医调理需连续进行5-7次方能见效,期间避免提重物。
5、手术治疗
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神经压迫症状时,可考虑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或腰椎融合术。术后需佩戴支具3个月,逐步进行直腿抬高、腰背肌等长收缩等康复训练。手术适应证需严格评估,术后需预防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
日常应保持标准体重,睡眠选用中等硬度床垫,搬运重物时保持腰部直立。建议每周进行3次游泳或快走锻炼,避免高尔夫等扭转腰部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乳制品、深海鱼。若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
编辑:boheyiliao 来源: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