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节律异常现象,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类型、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常见类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早搏等。部分心律失常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部分可能导致心悸、胸闷、晕厥甚至猝死。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等生理性因素可能引发短暂性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跳加快或偶发早搏。这类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休息、深呼吸、减少刺激性饮品摄入等方式缓解。建议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发作。
2、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失衡可能干扰心肌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患者可能伴随肌肉无力、恶心等症状。轻度紊乱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补充剂纠正,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适当摄入香蕉、菠菜等富含钾镁的食物。
3、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是心律失常的重要病因,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可能并发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更易引发致命性室颤。患者通常有胸痛、气促等表现,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控制病情,必要时行冠脉支架植入术。
4、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增强心肌兴奋性,引发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可伴有体重变化、手抖等症状。需通过甲巯咪唑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甲状腺功能,同时监测心率变化。
5、心肌病与心衰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结构性心脏病易导致复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更常出现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这类患者需长期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日常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出现心悸、头晕等心律失常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测量脉搏,记录发作时间和诱因。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若发作时伴随胸痛、意识丧失等严重表现,须立即就医。对于确诊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评估心脏功能。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脏耐受力,但需避免剧烈竞技性运动。
编辑:boheyiliao 来源: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