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症状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1、乏力
乏力是乙型肝炎常见的早期症状,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精神不振,轻微活动后即感疲劳。这种乏力感与病毒在体内复制、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有关。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若乏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
2、食欲减退
乙型肝炎患者常出现食欲明显下降,对油腻食物尤为厌恶,这与肝脏胆汁分泌功能异常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厌食、早饱感,长期可导致体重下降。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适当补充维生素。若食欲减退持续超过一周,需警惕肝功能恶化可能。
3、恶心呕吐
乙型肝炎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频繁恶心,尤其在晨起或进食后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呕吐。这是由于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体内毒素积累刺激呕吐中枢所致。患者应避免空腹,可尝试姜茶缓解症状。若呕吐严重导致脱水,需及时就医补液治疗。
4、黄疸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是乙型肝炎进展期的典型症状。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黄疸出现通常提示肝损伤较重,患者应立即就医检查肝功能,必要时住院治疗。新生儿出现黄疸需特别警惕母婴传播可能。
5、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在劳累后加重,与肝脏炎症导致肝包膜牵张有关。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肝脏。疼痛剧烈可能提示肝炎急性发作或并发症出现。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疼痛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除胆道疾病。
乙型肝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为原则,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蛋类和新鲜蔬菜水果,严格戒酒。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和肝脏超声等检查,遵医嘱规范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性行为应采取安全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家庭成员应进行筛查和必要的免疫接种。
编辑:boheyiliao 来源:肝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