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雌激素驱动的炎症性疼痛疾病,其特征是子宫内膜样组织出现在子宫以外的部位,最常见于盆腔。这些子宫内膜组织在盆腔区域增殖,侵入邻近组织,逃避免疫清除,并引发炎症、纤维化、神经血管生成和疼痛,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痛经、不孕症、慢性盆腔痛等。[1]
有文献统计,全球约有 1.9 亿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但长期以来,这一疾病始终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教授研究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团队、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团队等多家临床研究机构合作的最新研究,正式发表于柳叶刀子刊,宣布潜在全球首创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药物 HMI-115,成功完成全球 II 期临床试验。[1]

图源:参考资料 1
研究共入组 108 例经手术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覆盖美国、波兰和中国。结果显示,HMI-115 在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中重度疼痛方面效果显著,且整体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具体而言,与安慰剂组相比,所有 HMI-115 剂量组在第 12 周时非经期盆腔疼痛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这些下降在第 24 周仍然存在。其中,240mg(每两周一次)剂量组的痛经评分(最小二乘均值)较基线下降 42%,非经期慢性盆腔痛评分下降 52%。[1]

图源:参考资料 1
肖瑞平教授介绍:「HMI-115 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催乳素受体拮抗剂,也是全球首个完成概念验证的非激素类疗法。团队会全力以赴,加快推进 HMI-115 的临床 III 期试验的开展,希望能够早日造福患者。」[2]
研究论文发表的同时,期刊还同期配发了评论文章。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妇产科专家 Linda C Giudice 教授评价道:「这项研究初步证实了靶向催乳素受体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盆腔疼痛的可行性,为拓展疾病现有治疗格局提供了新的启发。」[3]
致谢:本文经 研究作者之一、北京大学未来科技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新立 专业审核
策划:肯德羊|监制:z_popeye
参考资料:
[1]Zhu, Lan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ith HMI-115 versus placebo in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pai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roof-of-concept phase 2 trial. The Lancet Obstetrics, Gynaecology, & Women’s Health, Volume 1, Issue 3, e174 - e188
[2]https://www.hopemedinc.com/cn/company-release-52
[3]Giudice, Linda C. Novel targets for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pain. The Lancet Obstetrics, Gynaecology, & Women’s Health, Volume 1, Issue 3, e150 - e151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