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春城昆明秋高气爽,中国抗癌协会选择性内照射整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2025CCHIO大会期间圆满召开。作为中国首个专注于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的多学科整合平台,该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肿瘤内放射治疗进入"整合医学"指导下的新阶段,将有力推动钇-90等精准内放射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与多学科协同发展。成立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杨志平主持。

此次选择性内照射整合专业委员会选举,严格按照中国抗癌协会章程和组织程序,在杨志平副秘书长主持和组织部学术部等相关领导组织监督下,经过全体委员无记名投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集体。第一届CACA选择性内照射整合专业委员会共有委员 99人,其中荣誉主委1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6人、常务委员16人。

东南大学中大医院滕皋军院士当选荣誉主任委员。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消化病医院韩国宏院长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明溶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邵海波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叶青海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朱康顺教授; 天津市肿瘤医院于海鹏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朱海东教授等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覆盖核医学、介入科、外科、影像科、肿瘤内科等领域。
成立大会上,杨志平副秘书长分别为首任主任委员韩国宏教授及副主任委员曹明溶教授、邵海波教授、叶青海教授、朱康顺教授、于海鹏教授、朱海东教授等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会议特邀荣誉主任委员滕皋军院士线上致辞,他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选择性内放射治疗以其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在提升中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高度契合国家提升肿瘤防治水平的战略需求。根据滕皋军院士提出的发展方向,专委会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规范引领,提升质量;加快制定符合中国患者特点的钇-90治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建立标准化质控体系,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深化整合,创新模式;积极推动介入科、肝胆外科、肿瘤内科、核医学科等多学科深度融合,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诊疗模式。
3、加强培养,夯实根基;通过系统培训、学术交流和手术示范,建设专业人才梯队,推动技术普及。
4、中国实践,全球贡献;积极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积累中国循证医学证据,形成中国方案。
首届主任委员韩国宏教授在就职讲话中强调,该专委会的成立填补了我国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多学科协作缺统一平台、技术应用待规范的空白。专委会汇聚了来自介入科、肝胆外科、核医学、肝病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等领域的近百位顶尖专家,形成了强大的多学科整合阵容。

成立大会同期举办的首届学术年会围绕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入探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瑞宝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叶青海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范卫君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明溶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邵海波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郝明志教授、上海东方医院翟博教授、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刘加成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于海鹏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共同主持会议,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韩国宏教授分享幻灯《2025 BCLC框架下钇-90临床应用策略解析》,系统阐述了钇-90树脂微球在BCLC分期各阶段肝细胞癌中的循证应用:早期肝癌可作为根治性替代方案(BCLC 0-A期);中期患者中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病理完全坏死率,为肝移植创造更优条件;晚期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其生存获益显著优于传统TACE治疗,且通过个体化剂量策略可实现22.9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最新研究还证实其与免疫联合疗法在转化治疗中的重要价值,为不同阶段患者提供了完善的治疗解决方案。

东南大学中大医院朱海东教授系统阐述了《钇-90操作技术要点》;通过精确的血管造影与99mTc-MAA模拟,识别并栓塞肝外分流血管;运用个体化剂量策略,在确保肿瘤接受致死剂量的同时保护正常肝组织;针对复杂血供肿瘤,强调超选择性插管与血流动力学调控、放射性微球材质选择的重要性。报告同时深入探讨了膈动脉等肝外侧支血供的处理原则及肺分流调控策略,为安全、精准实施SIRT提供了完整的技术规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成教授分享了《钇-90树脂微球在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的应用经验》;钇-90树脂微球通过强效缩瘤(ORR达50%-98.5%)与促进余肝增生的双重机制,显著提高手术转化率。其病理完全缓解率(45%-80%)显著优于TACE及靶免治疗,对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同样有效。权威研究证实其联合手术治疗可获长期生存(5年OS率77%),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重要转化策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志教授则强调了《钇-90树脂微球SIRT技术精准剂量治疗的重要意义》,通过刘允怡院士提出并构建的分区模型(Partition Model)使得钇-90树脂微球更能实现个体化剂量计算,进一步精准调控肿瘤(推荐>100-120Gy)、正常肝组织(≤40Gy)及肺部(≤30Gy)的辐射剂量,更契合中国肝癌的治疗需求。研究证实肿瘤吸收剂量与生存期显著相关(≥100Gy患者mOS 24.9月)。该模型被国内外共识推荐为首选方法,是实现疗效最大化和风险控制的关键技术保障。

未来,专委会将以"整合医学"为纲领,通过制定中国指南、建立联合门诊、开展基层医师培训、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等举措,构建"技术-临床-科研"一体化生态,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癌症防治目标提供专业支撑。
编辑:ifhealth 来源:凤凰网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