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是否需要切除主要取决于息肉的类型、大小和病理特性,通常具有癌变风险的息肉建议切除,而小且没有恶性倾向的息肉可以密切观察。
肠道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异常生长的小组织,根据病理特性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最常见,容易癌变)、增生性息肉(通常无癌变风险)、炎性息肉(多与炎症相关,癌变几率低)等几类。如果病理检查显示息肉为腺瘤性,尤其是直径超过1cm、多发性、绒毛状或重度异型增生的息肉,其癌变风险较高,医生通常会建议及时切除。而对于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如果体积很小且无明显增大趋势,可根据医生建议定期随访观察。无论是哪种情况,确诊所需的肠镜检查无法忽视,因为只有通过肠镜下活检才能确定息肉的具体性质。
切除息肉的方法有多种,手术选择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位置。最常用的是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包括热圈套切除(适合较大的息肉)、冷圈套切除(适合小型息肉)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复杂或扁平的息肉)。对于大型或已经侵润到深层的息肉,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切除后,息肉组织会送病理检查,以评估其完全切除性和潜在的癌变可能性。息肉切除后的患者仍需定期复查肠镜,具体复查时间表通常为1到3年不等,视患者的个人风险因素而定。
日常生活中,通过优化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肠道息肉的发病风险。建议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绿叶蔬菜、全谷物和水果,同时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避免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戒烟限酒以及控制体重也是必要措施。高危人群(如有肠道息肉家族史或患有慢性肠炎)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肠镜筛查。若出现粪便带血、长期不明原因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编辑:boheyiliao 来源: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