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尽快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它主要由肠道血流减少引起,致使肠道组织缺氧、缺血,最终可能导致组织坏死。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1、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病因
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肠系膜血流减少,但并未出现动脉或者静脉的物理性阻塞,常见原因包括:
低血压或休克:严重脱水、心脏功能不全、失血过多等可能导致肠系膜动脉的供血不足。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血管收缩药物)会引起肠系膜血管痉挛,从而导致肠道供血不足。
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败血症、心肌梗死等会间接影响肠道的血液供应。
2、症状表现
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严重腹部疼痛,通常与表面检查的发现(如压痛或腹胀)不匹配,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或血便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就医。
3、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或前列腺素)缓解肠系膜血管痉挛。
针对原发性低血压或休克给与升压药或补液治疗,稳定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如果出现肠道坏死,可能需要切除坏死肠段并进行吻合手术。
对于严重病例,可采用肠系膜动脉灌注方法以直接改善局部血流供给。
支持治疗:
控制相关病因如败血症或感染,普通支持性护理如营养支持与心血管功能支持同样重要。
尽早认识症状并进行积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定期体检、注意血压和基础心脏健康等习惯有助于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发现疑似症状时,请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机会。
编辑:boheyiliao 来源: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