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居然不用扎手指了?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王卫庆教授团队,与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观科技的陈昌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
研究以论文的形式,于 2025 年 2 月 5 日在 Nature Metabolism 在线发表。
论文截图
这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全名为: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谱技术。只需将手掌轻轻贴在检测设备上,就能准确测量血糖水平,告别有创血糖检测带来的疼痛和感染潜在风险。
实际上,近年来学界对于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研发,一直高度关注。但目前现有的技术往往不够准确,无法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或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报告了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成像技术(mμSORS),可以捕获不同皮肤深度的拉曼信号,并准确地检测人体的血糖水平。
图源:瑞金医院
在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团队在 35 名患有或不患有 2 型糖尿病的患者中,通过系统性探索,首先确定了葡萄糖检测的最佳深度——真皮-表皮交界处(DEJ)或其下方。
在这个深度,丰富的组织液和毛细血管携带了血糖信息,特定拉曼带与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之间展现出强相关性。研究还证实,mμSORS 能以完全无创的方式有效采集到人体血糖相关的拉曼光谱信号,且提取出的主要因子光谱与葡萄糖的拉曼光谱具有高度一致性。
论文截图。a:mμSORS 系统原理图;b:鱼际上 mμSORS 检测原理图。
随后,团队进行了第二项包括了 230 名参与者的研究,其中糖尿病患者 200 例,正常健康人 30 例。共收集 30 多万套由金标准静脉血血糖值所标定的 mμSORS 光谱数据集,并进行血糖预测模型建模及分析。
结果显示,其中 99.4% 的计算血糖值落在共识误差网格的临床可接受区域(A 区和 B 区),mμSORS 无创血糖检测值与静脉血血糖值之间绝对误差的平均值 MARD 为 14.6%。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项技术无需个体校准,即来即检,适用于不同年龄、肤色和肥胖的人群,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很好的通用性基础。
Nature Metabolism 同期配发社论表示,mμSORS 技术是朝着无创血糖监测的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在无创血糖传感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并且摆脱了目前的微创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Nature Metabolism 截图
「mμSORS 技术似乎将无创血糖监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其在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的适用性提供了概念验证。」社论这样写道。
不过,社论同样指出,在更广泛用于糖尿病患者群体之前,mμSORS 技术也还有一些限制和挑战需要解决。如在低血糖范围的准确性、测量时间(当前每次采集时间约为 8 分钟)和设备尺寸(目前大约是台式电脑的大小)等方面,仍有继续优化的空间。
「mμSORS 技术的成功研发,是医工交叉合作的经典案例,也是无创血糖检测领域的重大突破。」王卫庆教授说,「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将极大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为糖尿病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监制:z_popeye)
致谢:本文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王卫庆教授团队 专业审核
丁香园是面向医疗从业者的专业平台,以「助力中国医生」为己任。在丁香园,可以和同行讨论病例 ,在线学习公开课,使用用药助手等临床决策工具,在丁香人才找可靠医疗岗位。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