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洗不干净 1 年,家属担心要截肢?这群中国医生治好了,还发了 105 分的论文_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洗不干净 1 年,家属担心要截肢?这群中国医生治好了,还发了 105 分的论文


手洗不干净 1 年,家属担心要截肢?这群中国医生治好了,还发了 105 分的论文

  2024-01-26 06:17:31     简体|繁體
http://refenxiang.com/1041050.html

本文作者:sysoon

诊间里,一名 4 岁患儿亮出手掌,虎口附近一块邮票大小的「污渍」清晰可见。

然而,让医生惊讶的却是家长接下来的话:「我们希望能尽快手术把它切掉,不然拖下去可能会截肢......」

这到底是什么病?

患儿虎口附近的「污渍」

一块斑,3 种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的诊间里,邓丹医生收起惊讶,开始仔细观察这块「污渍」。

「污渍」呈棕色,位于左手掌食指侧,大小约 2.0*1.2cm、边界清晰。患儿家长介绍,起初以为是小孩贪玩弄脏了手,却发现怎么也洗不干净,而且范围还在逐渐变大—— 1 年之前,它直径最多 1cm。

在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的诊室之前,家长带患儿已在多家医院就诊。

起初,当地医院的医生判断是外源性因素导致皮肤染色,表示不用过于担心。「虽然暂时洗不掉,但颜色可以缓慢消退,后续密切观察即可。」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患儿家长发现这块「污渍」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向四周不断延伸、面积逐渐增大。当地一家三甲医院医生再次观察诊断为色素痣:「良性的,患儿年龄较小,先观察后续生长情况,必要时再手术切除。」

尽管如此,情况却并没有好转,这块斑还在持续增大。1 个月后,患儿再次就诊复查,这一次的诊断结果更加严重:

「怀疑恶性黑色素瘤可能,建议尽快手术切除。」

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十分容易转移和侵袭,Ⅳ 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仅为 4.6%。如果不能尽早切除病灶,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让患儿面临截肢的风险。

这个诊断,让整个家庭陷入了焦虑。

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患儿家庭转诊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皮肤科,寻求手术方案。

面对焦急的患儿家属,邓医生并未立即沟通手术方案,相反,她把目光再次放到了诊断一栏上。

真的是黑色素瘤吗?

在皮肤科,这块成人拇指盖大小的斑片并不是某种疾病的特有表现。如常见的固定性药疹、炎症后色素沉着过度、色素性扁平苔藓等炎症性疾病,都可能导致类似情况。

不过,进一步问诊否定了这些推测:患儿没有相关患病或用药经历。皮肤镜检查结果也显示,棕色网状斑片周边区域有平行排列的色素条纹,并不支持皮肤炎性改变的诊断方向。

那么,到底是什么病?

皮肤镜检查结果

全部推翻:这个新诊断,国内罕见

「这个斑块的面积逐渐扩大、颜色深浅一致,跟『黑色素瘤』的经典表现并不一致;并且 4 岁以下儿童患肢端黑色素瘤的情况,本身就极为罕见。」

基于多年对于相关疾病的诊疗与思考,邓医生直接告诉患儿家属自己的考量,「所以这块斑并不一定是黑色素瘤,不管是手术还是其他治疗,都必须基于准确的诊断。」

她建议患儿先做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病灶的性质:「等诊断彻底明确后,再谈治疗方案也不迟。」

得知可能不是恶性肿瘤,患儿家属欣然同意了邓医生的建议,治疗团队的何欢医生立即给患儿取样送检。

接下来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很欣慰:在取样的患处皮肤中,未找到恶性黑色素瘤的证据。

此前「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被彻底推翻。

与此同时,医生们也有了新的发现:在患处皮肤浅表的角质层中,存在着大量与表皮大致平行的菌丝和孢子。

病理结果:皮肤角质层可见菌丝和孢子(PAS 染色 ×400 倍)

平行排列的菌丝和孢子的存在,意味着病灶极大概率是由非侵袭性的浅表真菌感染导致。这一发现让众人松了口气:不需要手术,预后通常也非常好。

难题却没有就此消失:不明确具体是哪种真菌感染,就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回想到患儿手掌的斑块为浅棕色,邓医生推测致病真菌能够产生黑色素。

能够产色素的真菌中,隐球菌(Cryptococcus)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黑色酵母样真菌,但通常不会出现菌丝结构;除此之外,外瓶黑霉菌(Exophiala)也可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但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感染者中,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这种侵袭性的真菌通常表现出垂直排列的菌丝......临床症状与病理表现似乎与患儿都不能完全对应。

此外,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发现了另外一种少见真菌:威尼克何德菌(Hortaea werneckii),菌落布满明显的黑色菌丝,并且可导致掌黑癣,感染表现为浅棕色至黑色斑疹或斑片。

临床表现对应,但其罕见程度却让医生团队有些犹豫。

威尼克何德菌导致的掌黑癣,多好发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域,非热带地区极其罕见。在国内,几乎只有海南、广西等地出现过极少的个案报道,上海地区罕有报道。

但不管是哪一种致病菌,都需再取患处皮屑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

医生团队的想法取得了患儿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于是,团队医生取患儿皮屑在沙氏葡萄糖琼脂上培养。2 周后,培养皿上出现了数个圆形黑色酵母样菌落,表面有黑色絮状菌丝,周边呈柏油状。培养物 ITS 区测序结果,直接确定了患儿斑片的致病菌:威尼克何德菌。

镜检可见棕色分隔菌丝和厚壁孢子(左)(棉兰染色 ×200 倍);免疫荧光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右)(免疫荧光染色 ×200 倍)

沙氏培养(2 周):黑色酵母样菌落,表面见絮状菌丝,边缘柏油状;

这块浅棕色的斑,几经波折,最终被确诊为掌黑癣。

该疾病好发于儿童,主要存在于手掌,偶尔影响脚底。生长聚集的菌丝,就像虫子繁衍,不断生长,并向外扩张,让患儿手上的黑斑颜色加深的同时、面积不断扩大,造成皮肤上「污渍洗不干净」的假象。

临床上对于掌黑癣的治疗通常无需手术,只需要使用广谱抗真菌外用药涂抹患处即可。

至此,患儿家庭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地。

接下来,患儿接受了两周的局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手掌的斑片在肉眼下已完全消退。但在显微镜检查中,治疗团队发现病变区依旧存在真菌成分,因此将治疗时间延长了 2 周、直至真菌完全清除。

在 3 月后的门诊复查中,患儿的掌黑癣未再复发。

考虑到掌黑癣的病例在国内较为少见,医生团队将该患儿的相关资料、诊疗心得整理总结,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致谢:本文经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邓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主治医师 何欢 、陈琢、万朋杰 专业审核

【注】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 治疗团队 审核意见:

在面对罕见病例时,医生需要时刻保持学习和反思的意识。由于皮肤病病种的多样性及部分疾病的罕见性,即便最有经验的医生也可能漏诊误诊。就我们这个掌黑癣的患儿而言,出现在非流行地域导致了多次误诊。

最初,我们未能火眼金睛地做出诊断,考虑到儿童黑色素瘤的罕见性,通过耐心的沟通,充分考虑到患者家庭的担忧和期望后,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微创活检术,病理学结果为诊断指明了方向,并通过真菌学检查及基因测序验证了病原菌,为后续诊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最终的明确诊断,离不开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病理科,长海医院皮肤真菌室的通力协作与支持。

医生在面对罕见病例后,应该进行持续反思,分析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总结经验教训。这种反思有助于提高医生在未来处理类似病例时的水平。

策划:sysoon|监制:carollero, gyouza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知识|收获智慧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4年 » « 04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