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13.8 元,药店 140 元,同款药品价格差 10 倍?国家医保局出手了_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医院 13.8 元,药店 140 元,同款药品价格差 10 倍?国家医保局出手了


医院 13.8 元,药店 140 元,同款药品价格差 10 倍?国家医保局出手了

  2024-06-18 19:52:16     简体|繁體
http://refenxiang.com/1080051.html

本文作者:关麟

药品价格,要全面向「外卖」看齐了?

据财联社报道,近日,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下称《行动函》),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中引入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和其他渠道药价进行对比,治理不合理高价。

「史上最严药价治理」的风,刮向零售端。

图源:财联社

同一款药物,药店比医院贵 10 倍?

「在药店门口点外卖,都比店里便宜」、「线上药店真是便宜,线下药店贵的离谱」、「网上 60 的药店里 150,用了医保也要 78」……《行动函》公布后,不少网友纷纷留言。

长期以来,药价在省际、平台、购买渠道等各维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如医改前的三明。当时,药品流通领域存在「三多一乱」现象,即药名多、剂型多、规格多、价格乱。单以单硝酸异山梨酯为例,就有伊贝特、德明、艾司莫、异乐定、艾狄莫尼、依母多、欣康、莫诺美地、臣功再佳、力唯、山苏等 40 多种名字。

这种混乱的局面就使得从全国总代—省代—区代—县代—院代,各级医药代表层层代理分包、网格化垄断式高回扣的流通利益链条形成。药品流通环节药票分离,药厂和医药公司出租证照、挂靠经营,帮助医药代表过票、偷税、洗钱。

如亚宝药业生产的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全国总代 10 元/盒,省级中标价则高达 69.8 元/盒。

三明医改中对药价的治理(图源:三明政府官网)

如今,尽管上述混乱现象已得到了治理,但药品在不同渠道、不同地区的差价仍然存在。

如 2021 年,光明网报道胸腺肽肠溶片药店价格是线上平台的 22 倍,一时之间引起广泛关注。

报道称,多家公司生产的胸腺肽肠溶片均存在巨大的线上线下差价,而差异仅包装规格不同。在某药房,一盒规格为 16 片/盒,每片 15mg 的胸腺肽肠溶片的价格为 135 元,而在多家大型购物平台,规格为 12 片/盒,每片 15mg 的同品牌胸腺肽肠溶片的价格仅为 17 元至 40 元之间。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2024 年 4 月,某国产抗流感药奥司他韦干混悬剂(0.36g/盒)在上海某药店的售价为 78 元;如果在某电商平台的其他线上药店,同款药物的价格在 17 元到 73 元不等。按照 17 元来对比,差价则有 5 倍之多。

就在前几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还报道了盐酸莫西沙星片,原本只需 13.8 元就能在医院开到一盒,在药店却要 140 元,差价 10 倍。

不仅如此,集采落地的先后也直观造成了省际药品价格的差异。

据齐鲁壹点报道,2020 年 4 月中旬,国家第二批集采在山东等省份落地,糖尿病常用药阿卡波糖片(拜唐苹)从原来的 61.29 元降到 5.42 元。但除了落实集采的省份,不少省份还是按原价销售,一度有不法药贩跨省抢购低价药,再加价几倍倒卖销售。

史上最严药价治理来了

药价差异从何而来?

2015 年,发改委发布《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宣布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这意味着,生产经营者能够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不同地区、不同渠道的生产、销售成本也存在差异,因此药品的价格存在一定浮动区间。

这种浮动区间同时成为了信息差寄生的灰色地带。

在购物的时候消费者惯于货比三家,然而在购买药品的时候消费者却长期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医疗知识的壁垒、线上线下的复杂规格价格、难以比对的价格都使这个浮动区间内存在巨大的操作可能。

近年以来,对于药品价格的监测管理一直是医改关注的重点。

早在 2019 年,国家医保局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到,建立健全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机制。在 2021 年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也提到了改革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遏制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

图源:《「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而最新这一轮的药价治理,始于今年 1 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提出医药采购机构到 2024 年 3 月底前基本消除「四同药品」(指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

图源:国家医保局截图

「四同药品药价治理」也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药价治理」。

通知提出,不仅常规挂网药品价格回归挂网监测价或以下,集采中选药品除了在供应省份执行协议价格意外,在非供应省份也应当「合理协同并执行协议」。

具体而言,第八、九批集采中选药品调整至「不高于本企业中选价 1.5 倍或同品种最高中选价」,不得以撤网等方式规避价格协同。而前七批的则「鼓励」药企主动按照这一要求调整。

以新疆为例,3 月底前已完成 730 个药品的价格调整,其中包括前七批国家集采协议期内中选产品在非供应省份的 26 个药品。调整后,药价平均降幅达到 25.51%。按照 2023 年采购规模,预计减少采购金额 5541.90 万元。

向「外卖」看齐,旨在探出药品底价

回到本次医保局最新发布的《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下称《行动函》),引入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作为对比。

所谓「即送价」,指的是网络售药平台「外卖价」「小时达」「即时达」「限时达」等当日同城即时配送模式的价格。

《行动函》指出,「网络售药平台信息透明、方便比价、一些领域竞争充分,药品价格有一定参照意义。」

《行动函》要求,将省级集采平台挂网价格、集采中选价格、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等各渠道的价格,与网络售药平台「即送价」进行对比,如果出现价格显著高于「即送价」的情况,特别是涉及到医保基金支付的,则应督促医药企业和定点药店调整药价至合理水平。

不难看出,《行动函》在此前「四同药品药价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挤压药价水分,旨在探出药品底价。

《行动函》发出后,医药零售股受此影响接连下跌,5 月 29 日至 6 月 14 日一心堂收盘价自 20.88 元/股跌至 16.70 元/股,益丰药房收盘价则从 37.79 元/股跌至 29.20 元。

目前,全国多地已陆续上线了「药品比价」系统。

5 月 28 日,西安上线全市定点零售药店药品比价系统,连通了 6000 余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覆盖 16 万余条药品数据。输入药品名称可查询到相同药品、相同厂家、相同规格以及相同药品、不同厂家、不同规格在全市定点零售药店的实际销售价格,并可按距离、价格或时间优先展示相关药店。

深圳也已推出「医保药价通」医保药价查询服务,覆盖全市 4491 家定点零售药店。一方面「价比三家」,推动药价进一步透明化,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医保药品常态化、信息化监管制度。

深圳医保局官网的医保价格通

从医院薪酬结构、医保支付方式到集采灵魂砍价,医保对药价水分从上挤到下,终于拧到了「零售端」。而这一次从零售端刮起的风暴,也将在短期内席卷全国。(策划:z_popeye|监制:carollero)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知识|收获智慧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4年 » « 06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