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可能会得痔疮病,但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较多,除了痔疮外,还可能是肛裂、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治疗。
1、痔疮:痔疮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肛门直肠疾病,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由于长期便秘或腹泻、久坐不动等原因,可导致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充血肿大,进而形成痔疮。当排便时用力过猛或大便干结时,易导致痔疮表面黏膜破损出血,从而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
2、肛裂:肛裂多见于年轻人和老年人,主要与便秘有关。当患者长时间不排便或排便困难时,容易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并且会变得干燥。如果用力排便,则会导致肛门周围皮肤撕裂,从而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
3、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指从直肠黏膜上生长出的赘生物,可能与遗传因素、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当患者患有直肠息肉时,在排便过程中粪便会摩擦息肉表面的黏膜,从而导致息肉破裂出血,表现为大便出血;
4、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和肠道微生态等因素有关。当患者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时,在排便过程中粪便会刺激病变部位的黏膜,并且会使黏膜糜烂出血,从而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
除上述原因外,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也可引起大便出血的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并积极进行治疗。
编辑:boheyiliao 来源: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