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是春天的应季水果。
古人常说:食其时,百骸理。顺着时令节气,吃当地当季的食物,身体百脉都会通畅。
食令的瓜果蔬菜跟天地,跟大自然是同步的,你看,我们的身体需要什么,大自然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
第
1
点
—The First—
中医眼中的“民间圣果”
进入四月份后,桑葚陆续饱满起来,开始上市了。
桑葚酸酸甜甜的,它在太阳底下晒得越足越是甘甜。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肾经,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
另外桑葚的氨基酸含量比较丰富,总共有19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比较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其中,苏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也比较高。
第
2
点
—The Second—
经常吃桑葚有哪些好处?
1
大补精血
桑葚是滋肝肾、充血液的经典药食。《随息居饮食谱》称其“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尤其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现代研究证实,其富含铁、维生素C及16种氨基酸,能促进血红蛋白生成,改善贫血。
2
缓解失眠
肝肾阴虚会导致虚火上炎,扰动心神,引发心烦、手脚心发热、入睡困难、夜间盗汗等症状。
而桑葚归心经,性味偏寒,因此比较适用于因心火旺盛和肝肾阴虚而导致的失眠。
它能通过滋补肾阴,使肾水上行制约心火,恢复“水火既济”的生理平衡,从而安神助眠。
现代研究也发现桑葚中的活性成分可模拟褪黑素功能,帮助调整紊乱的生物钟,尤其对昼夜颠倒、轮班工作导致的失眠有效。
3
抵抗衰老
古代文献记载,长期服用桑葚可以改善肝肾不足引起的须发早白、头晕目眩,恢复气血充盈状态;另外桑葚还能减少肠道毒素滞留,避免“浊毒内蕴”加速衰老。
同时很多药理研究发现,桑葚可以延缓实验动物的衰老,这与桑葚自身的活性成分有关。比如桑葚的多糖比较多,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还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相对来说有助于延缓身体的衰老。
第
3
点
—The Third—
桑葚入药的经典方
生血宝合剂:桑葚、制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黄芪、狗脊、白芍。
它的功效,说明书上写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气不足了,血不足了,阴不足了,可以用它补一补。
制何首乌经炮制后减毒增效,专入肝肾二经,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可缓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精血亏虚症状。
黄芪则大补肺脾之气,推动气血生化,与何首乌形成“精—血—气”互生循环,增强造血功能。
桑葚完全成熟以后,呈紫黑色,甚至是黑色,色黑,所以能入肾,入肝入肾,既能补肝血,又能补肾阴。
女贞子配上旱莲草是著名的二至丸,这两个药在采收的时候,一个在冬至,一个在夏至,所以叫二至丸。二至丸滋阴补肾,阴虚就会生热,对肝肾阴虚以及血热引起的各类疾病,效果很好。
狗脊是蕨类植物的根,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无力、腰痛,加入狗脊,在治疗上更有针对性。
生血宝合剂药性平和,滋补但不滋腻,肝肾阴虚,又气血不足的人可以用它补一补。但要注意,中医方并非人人适用,吃之前一定要找中医师来把把关。
如有相关问题
点击下图 预约医生
↓↓↓
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董荣芬。师从首都国医名师王珂,从医40余年,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在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病、消化不良、消化溃疡、胃痛、腹泻、便秘、腹痛、腹胀、呃逆等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