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家万全说孩子“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意思是孩子发育不足,脾胃功能本就较弱。
再加上现代食物种类虽多,但过度喂养、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运化失常,脾胃功能削弱。
脾胃就像一个滚在泥沙里的轮胎,脾虚就是身体吸收、运化食物的功能出问题了,转动缓慢,功能下降之后,不能正常运化食谷、代谢水湿,五脏六腑得不到气血的滋养,各种毛病都跟着来了。
第
1
点
—The First—
脾胃虚了
这些问题就接踵而至
1
消化系统紊乱
表现为腹胀、便秘或腹泻、口臭,甚至积食反复发作。
2
营养吸收障碍
脾虚导致水谷精微无法转化为气血,孩子易出现面黄肌瘦、身高体重不达标。
3
免疫力低下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肺卫不固,孩子易反复感冒、咳嗽,甚至诱发鼻炎、腺样体肥大。
4
长期健康影响
脾虚可引发夜间盗汗、睡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青春期发育。
5
脾气大,性格大变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主疏泄,与情绪相关,当脾土虚弱,则肝木也容易出问题,这叫“土虚则木摇”。
第
2
点
—The Second—
养好脾胃
是孩子健康的根基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承担营养吸收、免疫调节、代谢平衡等核心功能。
中医上有种说法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意思是如果脾胃的功能弱了,那么就会影响到心、肝、肺、肾其余四脏的功能。当五脏都开始衰弱的时候,各种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所以明代名医张景岳强调“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强健的孩子不仅生病少,更能为成年后的体质打下良好基础。
也正是如此,脾虚的孩子要抓紧调理脾胃。
第
3
点
—The Third—
入夏
这碗“养脾水”不能少
入夏养脾水推荐这一碗改良四神汤。
四神汤是中医经典的健脾祛湿方剂,源于宋代,以“补而不峻、祛湿不伤正”著称。其核心配伍由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四味药材组成,根据幼儿体虚和夏季湿热的特点,可添加一味炒薏米,化解夏季湿热伤阴的问题。
【材料】山药10g、莲子10g、芡实10g、茯苓5g、炒薏米5g
【做法】加水800ml,小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代茶饮,每周3次。
【功效】健脾祛湿,温和不寒凉,适合夏季湿重脾虚的孩子。
山药以补虚见长,既能补脾阳,又滋肺阴,对脾虚食少、久泻有显著改善作用。麸炒后健脾效果更佳。
茯苓通过淡渗利水排出体内湿气,同时健脾益气,避免祛湿过度损伤正气。其安神作用可缓解夏季湿热导致的心烦失眠。
莲子心去苦后,更突出其健脾和安神作用,适用于心悸失眠、脾虚泄泻。
芡实尤擅治疗脾虚久泻、遗精带下。
炒薏米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适合湿热体质的舌红苔黄腻者。
改良版四神汤调和脾胃、祛除湿邪,既适合日常养生,又能针对性地改善脾虚湿困的复杂症状。
“祛湿不伤正,补虚不滞湿”,堪称中医调理脾胃的经典范例。
不过每个孩子使用时都需根据体质调整药材,家长们一定要找中医师辨证施膳哦。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