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发热没精神呕吐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脑膜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袭胃肠黏膜会导致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可能伴随腹痛、腹泻。家长需保持孩子口腔清洁,呕吐后少量多次喂温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缓解症状。
2、急性胃肠炎
进食不洁食物或生冷刺激食物可能诱发急性胃肠炎,胃肠黏膜炎症反应会引起发热、呕吐、嗜睡,可能伴有脱水症状。家长需暂停固体食物喂养,用温热毛巾擦拭孩子四肢辅助降温。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
3、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出现高热、喷射状呕吐、精神差等症状,典型表现为蛋花汤样便。家长需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床单,避免交叉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4、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可能引发细菌性痢疾,表现为突发高热、频繁呕吐、精神不振,大便带黏液或脓血。家长需将孩子餐具单独消毒,记录呕吐物性状和次数。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黄连素片、蒙脱石散等药物。
5、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或肺炎链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嗜睡或烦躁,可能伴随颈部僵硬。家长发现孩子囟门膨隆或抽搐需立即送医。需住院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发热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通风,将室温调节至24-26℃。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退热贴或温水擦浴。呕吐后30分钟内避免进食,之后可尝试喂食米汤、苹果泥等清淡食物。注意观察孩子尿量、瞳孔反应及意识状态,出现抽搐、皮肤瘀斑或持续昏睡需紧急就医。恢复期应提供易消化的面条、蒸蛋等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和冷饮。
编辑:boheyiliao 来源: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