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病毒「杀」肿瘤,这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式,早在 20 世纪初期就有人提出了理论设想。
直到 2004 年,首款「溶瘤病毒」药物获批,却在 15 年后被撤销批准。2015 年,T-VEC 横空出世,成为首个获得美国和欧盟双批准的溶瘤病毒。
然而,此后至今 10 年,再没有一款获得多国认证的溶瘤病毒产品问世,这个预估拥有超千亿市场的领域,渐渐走向「冷门」。
今年 1 月,中国团队的溶瘤病毒登上 Cell;3 月,另一款国产新药又登上 Nature;6 月,第三款国产溶瘤病毒再登顶刊,成功让晚期癌症患者实现 20 个月无癌生存。与此同时,全球超百项溶瘤病毒相关临床研究里,近一半来自中国——
这个「沉寂」了 10 年的领域,中国创新药,悄悄杀疯了。
数据来源:丁香园 Insight 数据库
丁香园制图
千亿市场,为何数年无新药?
溶瘤病毒(OV),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病毒杀死肿瘤细胞,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溶瘤和刺激免疫两种:
直接溶瘤:天然或利用基因工程,使病毒选择性地直接感染并杀死肿瘤细胞,尽可能不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
刺激免疫:通过诱导或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杀死肿瘤细胞,又可分为刺激全身免疫和调节肿瘤微环境。[1]
图源:参考资料 1
常见的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呼肠孤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新城疫病毒和痘苗病毒等,不同载体各有特点,目前大多数载体均经过基因改造以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2]
虽然这种「以毒攻毒」的理论已经诞生百年,但直到 2004 年,首个获得国家级监管机构批准的溶瘤病毒产品 ECHO-7 才面世,在拉脱维亚获批用于治疗皮肤黑色素瘤。[3]
但这款药物后来被发现实际病毒滴度远低于标注浓度,在 2019 年被吊销上市许可,其欧盟注册计划也随之中止。[3]
真正获得大范围认可的溶瘤病毒产品,是 2015 年获得美国 FDA 批准的 T-VEC,一种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疱疹病毒,获批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同一年,T-VEC 又获得欧盟批准。
图源:参考资料 4、5
虽然是首款获得国际权威认可的药物,但 T-VEC 刚获批时就被泼了一碰冷水。当时,一位资深生物技术分析师直言:「T-VEC 很难给安进公司的营收或利润产生什么影响。」[6]
这样的言论并非空口无凭,因为那时的溶瘤病毒药物,有着几项尚未解决的「硬伤」。[1]
单药疗效有天花板。想要充分发挥杀伤肿瘤作用,病毒载体需要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不能太强,否则会被宿主免疫系统过早清除;又不能太弱,否则无法发挥出抗肿瘤效果。
给药方法严重依赖局部瘤内注射,对于非体表肿瘤,作用有限。
部分肿瘤为免疫细胞浸润较少的「冷肿瘤」,溶瘤病毒很难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图源:参考资料 1
据预测,到 2033 年时,全球溶瘤病毒药物市场规模将扩大至 171.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231 亿元)[7]。然而,正是由于上述瓶颈的存在,从 2015 年 T-VEC 获批至今,竟无一款获得多国认可获批的新药上市。
其实,中国早在 2005 年就诞生了一款溶瘤病毒产品,还获得了国家药监局批准,但同样受限于上述硬伤,仅用于晚期鼻咽癌患者。[8]
想要抢夺潜在的千亿市场,中国药企们势必要逐一击破这些硬伤。
把肿瘤变「猪肉」、首个第三代溶瘤病毒:中国新药连登顶
既然单药疗效有限,那就与其他治疗联用,或者多加几个靶点。
以武汉滨会生物的重组溶瘤II型单纯疱疹病毒 BS001 为例,在其一项 I 期临床试验(NCT04755543)中,BS001 与抗 PD-L1 抗体 LP002 联用后,成功使 1 名微卫星稳定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实现长期无进展生存期(PFS)达 313 天,总生存期(OS)延长至 499 天。[9]
图源:参考资料 9
另一方面,将适应症目标从鼻咽癌、黑色素瘤等相对小众的肿瘤,转移到肝癌、消化道肿瘤等更常见的肿瘤上,也是许多中国药企的策略调整。
今年 3 月,Nature 正刊发表一项由浙江大学团队领衔的多中心 I 期临床试验,试验评估了来自复诺健生物的 VG161 对难治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疗效。
这个被称为「全球首个第三代溶瘤病毒」的新药,VG161 可同时表达 IL-12、IL-15、IL-15Rα 和 PD-1–PD-L1 4 种阻断融合蛋白,通过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反应。[10]
结果显示,37 例可评估难治性肝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 18.92%,疾病控制率(DCR)为 64.86%,中位 PFS 近 3 个月,OS 超过 12 个月。[10]
图源:参考资料 10
更有甚者,通过在病毒载体上添加来自猪的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变成「猪肉」,从而被机体免疫系统杀伤。
这个「脑洞大开」的办法,于今年 1 月发表于 Cell 正刊,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对人类无害的新城疫病毒(NDV)上插入猪的 α1,3GT 基因。这种新型病毒 NDV-GT,在感染肿瘤细胞后,将使肿瘤表面表达猪抗原,从而引发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诱导机体免疫系统精准消灭肿瘤细胞。
同时,作为一种 RNA 病毒,NDV-GT 表现出较低的抗病毒免疫力,可直接静脉注射。[11]
在临床前研究中,NDV-GT 可使肝癌食蟹猴的平均生存期从 4 个月延长至超过 6 个月。之后的临床试验中,23 名晚期耐药癌症患者中,90% 的患者实现有效的疾病控制(包括肿瘤缩小或停止生长)。[11]
图源:参考资料 11
包揽全球半数临床试验,谁能突出重围?
除了机制创新,想要抢占市场,就必须加紧临床试验的步伐。
据丁香园 Insight 数据库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积极进行的溶瘤病毒临床试验超过 100 项,其中,来自中国的占比达一半。
部分新药还同时布局国内、外临床试验。以亦诺微医药的 MVR-T3011 为例,自 2019 年起,四年内陆续拿到 4 个中国临床批件以及 3 个 FDA 临床批件,是全球首个在中、美、澳三国开展临床研究的溶瘤病毒。[12]
图源:亦诺微医药官网 [13]
临床试验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多款中国新药也在国内、国外取得了审批上的绿灯。
如前文所提的 BS001,已于 2023 年 6 月获得美国 FDA 快速通道资格 [14]。另一款来自北京奥源和力的重组人 GM-CSF 单纯疱疹病毒注射液 OrienX-010 也已经被纳入国家药监局优先审评名单。[15]
数据来源:丁香园 Insight 数据库
丁香园制图
目前,多款中国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后期,谁能率先突出重围,我们持续关注。
策划:肯德羊|监制:islay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参考资料 10、参考资料 11
参考资料:
[1]Alwithenani A, Hengswat P, Chiocca EA. Oncolytic viruses as cancer therapeutics: From mechanistic insights to clinical translation. Mol Ther. 2025 May 7;33(5):2217-2228. doi: 10.1016/j.ymthe.2025.03.035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Oncolytic_virus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HO-7
[4]https://www.cancer.gov/news-events/cancer-currents-blog/2015/t-vec-melanoma
[5]https://www.ema.europa.eu/en/news/first-oncolytic-immunotherapy-medicine-recommended-approval
[6]https://www.biospace.com/amgen-s-imlygic-may-not-boost-earnings-but-it-will-change-cancer-care
[7]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2264867.html
[8]https://www.sphchina.com/attached/files/20230717A01.pdf
[9]Zhang, H., Ren, Y., Wang, F. et al. Th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and mechanism of oncolytic virotherapy combined with anti-PD-L1 antibody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 Cancer Gene Ther 31, 1412–1426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17-024-00807-2
[10]Shen, Y., Bai, X., Zhang, Q. et al. Oncolytic virus VG161 in refracto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ure 641, 503–511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717-5
[11]Zhong L, Gan L, Wang B. et al. Hyperacute rejection-engineered oncolytic virus for interventional clinical trial in refractory cancer patients. Cell. 2025 Feb 20;188(4):1119-1136.e23. doi: 10.1016/j.cell.2024.12.010. Epub 2025 Jan 17
[12]https://mp.weixin.qq.com/s/Vyi3CmA6yNyTO1r3d211VA
[13]https://cn.immviragroup.com/16635075025319/index.html
[14]https://www.binhui-bio.com.cn/company-news/286.html
[15]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9f9c74c73e0f8f56a8bfbc646055026d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