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这颗深藏在我们腰腹的“先天之本”,如同一座精密的水城总督府。
它不仅肩负着代谢废物的重任,更在中医理论中,主导着人体的藏精、主水、纳气、生髓通脑等重大职责。《黄帝内经》精辟指出:“肾者主水,藏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气的盛衰,直接雕刻着我们生命的画卷与健康的走向。
第
1
点
—The First—
肾衰来势汹汹
当肾这座精密的城池不堪重负倒下时,肾衰竭便悄然降临。它常以两种形态向人体宣战:
急性肾衰:中医认为这是邪气暴烈入体,气机逆乱导致的“闭癃”危候。多因外伤冲击、疫疠热毒炽盛(重症感染)、误服毒物、或被消渴(糖尿病)、癥瘕积聚(癌症等肿瘤性病变)所诱发。一旦发作如同洪水冲破堤坝,需要争分夺秒施救。
慢性肾衰:在中医视域下属于“虚劳”、“水肿”、“关格”、“溺毒”等范畴的缠绵病变。多因脏腑虚损日久,特别是脾肾亏虚,气化无力,导致水湿、浊瘀、毒素等病理产物稽留体内为患。其病情隐秘而深重,初期常不露声色,令人防不胜防。
令人警觉的是,《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所援引的权威研究揭示:在我国慢性肾病患病率已攀升至触目惊心的1.3亿!
换算下来,几乎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位是慢性肾病的潜藏者,这比例远超癌症十倍有余。更让人忧心的是,多达3000万患者已迈向肾衰竭的终末关口。
然而,我国民众对慢性肾病的认知率却低迷至12.5%左右,多数患者因未能及时识破肾病真身,错失良机,终致无法挽回的悲剧。
尤其需高度警惕的是,高血压患者与糖尿病患者已成为肾衰高危人群。
第
2
点
—The Second—
皮肤发来“红色预警”
“肾,其华在发”,皮肤更是反映肾气盛衰的“晴雨表”。慢性肾衰竭往往无声无息推进,然皮肤却悄然发出最真切的呼救信号:
1
皮肤奇痒难忍
中医称之为“肾风痒疹”。源于肾气衰惫,浊毒排泄障碍,湿浊毒邪瘀滞于体表血脉(中医谓之“络脉”)不能疏泄。
现代医学表明,这是由于肾功能不足体内毒素堆积于皮下刺激神经末梢所致。此痒弥漫游走无定,剧者或起红疹瘀斑,色素沉着加深,甚至溃烂渗液。
2
对称分布的瘀斑
肾脏受损后,肾虚则固摄能力下降,加之浊毒损伤血络而迫血妄行,形成皮肤下瘀点瘀斑。中医古称此“肌衄”“葡萄疫”。
其特点为四肢多发、暗红或鲜红色,对称分布、压之不褪色,严重者融合成片状,根源在肾虚不摄与血瘀浊毒并存。
3
面容灰暗
肾藏精之华在面,当肾精亏耗,水湿毒蕴结体内,气血运行不荣于表,导致面色萎黄灰暗枯槁无华。
中医将之归属于“面垢”、“肾劳黧黑”。有研究将其机制与排泄排毒机制崩坏、肾上腺内分泌严重紊乱相关联。
4
水肿
这正是中医的“肾水泛滥”。肾乃水火之脏,主司一身水液运行,肾气不化则水湿停聚流溢肌肤。
其特点是眼睑、颜面、下肢凹性水肿(指按可凹陷),甚者全身浮肿或出现胸腹积水。因肾阳不足无力蒸腾水汽所致。
5
唇色加深发黑
为肾虚血瘀之兆象。古医书称“肾绝唇黑”。病根为肾气不足,推动血液无力,口唇部血脉微循环凝滞缓慢,络脉血瘀而令色素沉着堆积加深。
这五种体征都在警告我们:肾脏已受损!请勿掉以轻心!
第
3
点
—The Third—
四类饮品暗伤生命之根
水液代谢本归属肾的管辖。
饮水是否得当,攸关肾脏存亡!口渴时才喝水已是后知后觉。
中医讲:“渴甚而后饮水者,气已伤而津耗竭矣”,当你感到渴时脏腑早已告急。若不及时补津液,肾脏会竭力“节流省水”,尿液浓缩量少,毒素聚于体内愈积愈多,终成肾病重患。
但再渴,也要警惕四种“伤肾水”,每喝一口都在给肾脏加负。
一
烈酒浓浆
中医强调,酒性大热剽悍易生湿热浊气,毒损肾精经络。现代证实,酒精代谢不仅加大肾脏排解负荷,还会引起血压飙升,形成肾病恶化血压高,血压再伤肾的恶性循环。古人将酗酒致病者命为“酒劳”。
二
荤汤厚脂
比如老火靓汤、肉骨浓汤,这类“膏梁厚味之品”会加剧脾胃负担,中医指出其滋腻碍脾助湿生热,从而湿聚成“浊毒”伤肾。
经久熬煮的汤类释出过多嘌呤磷盐,对尿酸升高、肾小球硬化伤害极大。
三
蜜糖甘酿
也就是含糖饮料。
中医认为“过甘则伤脾生湿助热”,此类饮品会令中焦(脾胃)运化失常产生湿邪困阻下焦(肾),造成体内“痰湿”、“糖浊”阻塞肾络,诱发尿酸陡升、痛风、糖尿病等。尤其碳酸饮料富含磷酸盐类可扰乱钙磷稳定环境,催促肾脏加速衰老凋亡。
四
浓茶咖啡
大量浓茶咖啡中的咖啡因会扰动肾之精气内守,亦损睡眠安宁。草酸成分可结合体内钙质形成结石,加剧腰痛血尿。尤以未经发酵的绿茶为甚。
肾衰的预防与早治需中西医并道而行。
务必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B超。
已有基础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更要严控指标。
若症状已显,请咨询中医辨证施药。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