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以及医源性感染等途径传播。支原体和衣原体是两类常见的微生物,可引发泌尿生殖系统、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需根据具体感染类型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1、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是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生殖道分泌物中的病原体可通过黏膜接触进入对方体内,导致尿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痛、异常分泌物等。建议使用安全套降低风险,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片、多西环素片等药物治疗。
2、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产道分娩传染给新生儿,引发结膜炎或肺炎。孕期筛查发现感染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新生儿眼炎,对已感染婴儿需使用罗红霉素颗粒进行治疗。剖宫产可减少分娩过程中的传播概率。
3、间接接触传播
共用毛巾、浴具等可能接触感染者分泌物的物品存在传播风险,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公共场所如泳池、温泉需注意个人防护。此类传播概率较低,但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出现泌尿系统不适症状,需通过PCR检测确诊。
4、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在人群密集处传播,引发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学校、医院等场所易发生聚集性感染。确诊后可使用克拉霉素缓释片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重症需住院观察。
5、医源性感染
不规范医疗操作如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感染,常见于侵入性检查或手术后。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可有效规避风险。出现术后持续发热或分泌物异常时,应及时进行病原体检测并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控制感染。
预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高危性行为,孕期定期进行病原体筛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所有药物治疗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摄入,减少在密闭公共场所的暴露时间,高危人群可定期进行相关检测。
编辑:boheyiliao 来源:男性生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