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桃鱼子酱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对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的建设如火如荼。据《大皖新闻》8 月 6 日消息,这座投资约 15 亿的医院计划年底完工。
图源:合肥高新发布
几乎同时,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内,上海仁济医院三亚医院在 8 月 1 日开启门诊试运营。这座投资近 26 亿的医院一期预设床位 600 张。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在海南已经有 5 家协作医院。
图源:三亚日报
再往西南部看,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宣布,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项目已确定选址,计划年内建成开诊。
金字塔尖的顶级大三甲们,正在突破地域限制,翻山越岭地辐射着影响力。
坐不住的大三甲:从「跑马圈地」,到「合作办医」
曾几何时,大三甲们往往通过自建分院的形式扩张,也被形象地描述为「跑马圈地」——典型的如「宇宙第一大院」郑大一附院,东西南北中 5 个院区,形成绕郑州格局。
不过,这样的时代很快就过去了。
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需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 年)》更是要求,原则上,到 2025 年末,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举办分院区不得超过 3 个。
2022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委属(管)医院分院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其中也提到,到 2025 年末,除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承担北京医疗卫生非首都功能疏解等任务的项目单位,委属(管)医院不得跨省建设分院区。
最近一次在今年 6 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 年版)》公布,其中更是明确提到「新增规模导致总床位数、单体院区床位数、分院区数量超标的,不予评审。」有业内人士评价:「郑大一附院模式将彻底终结!」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 年版)》截图
大肆扩张建新院的趋势被叫停了,但《管理办法》指出了另外一条「明路」:医联体、托管、合作、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运行管理的医疗合作行为不属于本办法的分院区范畴。
「和地方合作建立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在当下,已经成为顶级三甲医院突破发展空间限制、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新路径。」某东部地区省级卫健委人员这样评价。
对于金字塔尖的头部大三甲来说,医联体往往受限于地理因素,合作、对口支援体量较小,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既能扩大院区,也能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的最优选择。
就连开头提到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三亚医院,项目建设也都开始于 2022~2023 年前后——与政策趋势的时间线高度重合。
在这场「双向奔赴」下,合作办医的浪潮席卷资源薄弱地区。截至 2024 年,我国已先后设置了 13 个国家医学中心、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 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其中,河南(12 个)、安徽(9 个)、山东(9 个)、福建(8 个)、河北(8 个)五省份所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最多。
地方出钱出力,大三甲「拎包入住」
顶级大三甲医院来到千里迢迢的弱医学资源地区办医,地方政府不仅仅是高度重视,更是不遗余力地出人出钱出力。
据介绍,总投资 15 亿的安贞医院安徽医院,由安徽省公益性项目建设管理中心代建,20 万平方米建筑拔地而起。2025 年海南省专项债务显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医院 13.3 万平方米的院区也由三亚市政府投资建设。
地方政府亲自出马,头部三甲只管「拎包入住」。
如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9 个重点学科实行「双主任」制管理模式,由北京儿童医院派出 9 位重点学科专家担任临床科室「特聘主任」,签约当天就直奔郑州,长期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进行门诊、手术、查房、科研指导。
再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后派出多批医疗专家进驻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大部分拥有副高以上职称,均为学科骨干,不仅在当地直接坐诊,也带来的人才培养和医院管理上的经验。
这些投资带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落地运行后,该年河南省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就诊量下降 63.1%,住院量下降 51.3%。复旦中山厦门医院 52 项创新技术填补福建省和厦门市空白,心外、胸外等优势科室的三、四级高难度手术比重超过 95%。北医三院崇礼医院外地患者占比达 47.4%,辐射北京、天津、陕西等 25 个省市……
图源:大河网
大三甲开到家门口,外流的患者终于被留了下来。
海南省某地卫健委工作人员童佳(化名)介绍,该地区此前外地就医的情况非常普遍,绝大部分重症患者或慢性病患者都会前往广州就医。「直到出现了区域临床中心后,我们该地区的患者外转率才开始渐渐好看起来,医保外流的情况也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不仅是留住患者,这些合作新医院甚至会彻底改变一个地区的就医格局。比如据贵州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表示,贵州省 5 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全部开诊运行后,不仅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602 项,开展疑难手术 8.78 万例,还累计吸引省外患者来黔就诊 21.42 万人次。
而得益于这 5 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2022 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贵州省更是在其中一项数据中夺得魁首——跨省流出住院患者下降幅度全国最大。
和顶级 IP 做邻居:抱成一团才有饭吃
顶级 IP 像一尾鲶鱼落地省外,搅动着当地的医疗资源,也正在区域内形成截然不同的生存图景——有人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人还在想办法挤进树荫下。
对于绝大多数的当地头部三甲而言,这些医院往往是顶级 IP 的合作首选,率先接触到来自北京上海的专家与资源。
如安贞医院安徽医院,在建设之初,安贞就明确表示,将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手,做好「管理、技术、品牌」三个平移,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国家级团队。
如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此前一直就是内蒙古地区的老牌三甲医院,而在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挂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后,发展越来越好了。
内蒙古某旗肿瘤科医生宋慧(化名)表示,此前当地各大医院的肿瘤水平不分上下,有的医院请北京专家坐诊,有的请来辽宁、吉林专家。「但自从 2023 年北肿挂牌,基本上在省内资源和实力上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图文无关(图源:视觉中国)
而另一方面,没有被顶级 IP 光环笼罩到的医院,已经体会到了显著的差异。
广西桂林某医院医生朱操(化名)说,自从兄弟医院从第二人民医院升格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后,不管是资金还是资源都高出了一大截。「人家现在的科研交流就直接上升到了中南的层次,机会也多了起来。」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患者的脚步也会迈向更响亮的品牌。华北某地区县级医院肿瘤科医生陈悦(化名)表示,此前她所在医院一直是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联体重要成员,但当顶级 IP 进驻该省后,患者更愿意优先转去新院。
「我们隔壁医院现在就是新院牵头的重点学科成员,确实能够在技术上得到很多帮助,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在积极争取成为新成员。」(策划:z_popeye|监制:islay)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