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膜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皮肤发红发热以及乏力等。慢性骨膜炎可能是由长期劳损、感染、外伤、免疫系统异常或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局部疼痛
慢性骨膜炎患者通常会感到病变部位持续性钝痛或隐痛,尤其在活动或负重时疼痛加重。疼痛可能逐渐从轻微不适发展为难以忍受的剧痛,夜间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长骨的骨干或干骺端,如胫骨、股骨等。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或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
2、肿胀
慢性骨膜炎会导致病变部位出现明显肿胀,触摸时可感到局部组织增厚。肿胀可能伴随积液,按压时可能出现凹陷。肿胀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长期肿胀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通过热敷或冷敷缓解肿胀,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或使用迈之灵片、七叶皂苷钠片等药物。
3、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肿胀,慢性骨膜炎患者常出现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活动时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明显功能障碍。下肢骨膜炎患者可能出现跛行,上肢患者则可能无法完成精细动作。建议患者在急性期减少活动,恢复期可遵医嘱进行适度康复训练。
4、皮肤发红发热
慢性骨膜炎的炎症反应可导致病变部位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时有灼热感。皮肤可能呈现暗红色或紫红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不清。这种情况表明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炎症反应活跃。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外用药物。
5、乏力
慢性骨膜炎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疼痛影响睡眠,或炎症因子持续释放导致的全身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食欲下降等表现。建议患者保证充足休息,适当补充营养,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如白芍总苷胶囊。
慢性骨膜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有助于骨骼修复。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重症状。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如症状加重或出现高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编辑:boheyiliao 来源: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