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31日,“第9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委会学术大会”“第7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委会学术大会”暨“2025年山西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学术大会”在山西太原同期举办。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抗癌协会、山西省医学会联合主办,山西省肿瘤医院承办。会议秉承"精准、创新、融合、发展"的宗旨,内容涵盖精准介入与微创治疗各个领域,设立17个专题分会场,汇聚400余位省外专家和230个专题讲座,参会代表超过800人次,既有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也有临床疑难病例讨论,更有技术操作规范解读。
开幕式主题演讲
大会开幕式由山西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于世平教授主持,流程严谨有序,各环节围绕“临床导向、行业引领”展开。
大会主席、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委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胡效坤教授,针对大会“介入走进临床引领微创”的核心理念进行深度解读。此外,胡效坤教授还分享了光动力结合放射粒子治疗的新型治疗方式的探索思路。
消化道肿瘤治疗获突破性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谷保红教授在《PDT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研究: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中,通过对本院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发现PDT 组在 OS、PFS、DFS 相关指标方面呈现特定表现,为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相关研究提供了临床参考方向。
河北省人民医院张明教授在《光动力序贯减量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梗阻性食管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中,纳入 121 例于本院就诊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观察到,"光动力序贯减量同步放化疗" 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改善吞咽困难症状、优化营养状况的趋势,且在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方面呈现潜在优势。张明教授表示,该研究针对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高危患者群体的分析数据,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张兵教授在《光动力疗法在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中,回顾分析了16例放化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进食梗阻情况改善,营养状态呈现提升趋势。该院已成立肿瘤光动力治疗中心,并启动 "PDT 联合减量放疗" 多中心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作用机制。
肺部肿瘤治疗更具精准化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崔世超教授在《气道肿瘤光动力治疗关注要点》中指出,在本院的PDT治疗应用中发现,中央型肺癌更易通过支气管镜精准照射,外周型肺癌的间质光动力治疗方案仍在探索中。同时崔世超教授还分享了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对光动力治疗敏感性存在差异的结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王洪武教授在《光动力治疗中央型肺癌多中心研究分析》中,基于《呼吸道肿瘤PDT技术指南》和《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通过多中心研究数据及本院病例,总结了光动力治疗中央型肺鳞癌的临床疗效。王洪武教授表示,PDT为无法手术或不耐受传统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型探索方向。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韩平教授在《光动力治疗恶性胸膜疾病并发症及其处理》中,围绕恶性胸膜疾病的 PDT 治疗及并发症处理展开经验分享,通过实际病例和循证依据,呈现了内科胸腔镜下光动力治疗胸膜肿瘤的临床价值。
泌尿及妇科肿瘤凸显器官保护优势
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操志宏教授在《光动力疗法联合灌注化疗药物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中,展示了 31 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 "PDT 联合灌注化疗药物" 的方案效果。他同时指出,当前 PDT 在膀胱癌治疗中面临药物可及性不足、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保膀胱联合治疗方案缺乏标准化等挑战,未来需实现治疗区域可视化、效应量化和剂量可控化。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在妇科肿瘤 PDT 治疗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由刘昱教授分享的下身生殖道 CIN、VIN等HSIL 病变及宫颈癌光动力治疗临床案例显示,PDT 在患者器官功能保留及生育力维护方面呈现积极的临床表现;李瑞珍教授团队基于临床实践总结提出,PDT 用于女性下生殖道癌前病变治疗,相关技术特性为有生育需求的 HSIL 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参考。据悉,该院牵头的 "光动力治疗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生育力保护" 研究已纳入国家 "十四五" 重点研发计划。
胆道及颅脑肿瘤治疗创新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博方教授在《光动力联合支架及免疫靶向治疗在胆管癌和壶腹癌中的临床研究》中,介绍了针对不可手术胆管癌开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该研究结果显示,光动力疗法(PDT)在该研究设定的条件下,表现为影响不可手术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相关因素。研究中探索的 PDT 联合支架、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方案,在解除梗阻、减少复发、增强肿瘤杀伤等方面均显示出协同作用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晓刚教授在《光动力疗法在胆管肿瘤的应用进展与挑战》中,重点解读了胆管癌光动力治疗临床应用技术规范专家共识,同时介绍了该院通过 PTBD 等途径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实践,为临床提供了宝贵经验。
浙江省人民医院胡韶山教授在《颅脑肿瘤精准光动力靶向治疗技术与临床实践》中,将荧光可视化技术与元宇宙人工智能相结合,展示了脑胶质瘤精准光动力靶向治疗的创新案例,胡韶山教授表示,未来还将探索粒子植入、声动力疗法的融合应用。
多学科融合、多技术联合及标准化建设成未来方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胡效坤教授在回顾光动力治疗发展历程时介绍到,国内已立项 5 项光动力重点项目,2024 年公布的 PDT 十大进展标志着该技术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此次会议充分展示了光动力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通过多学科融合、多技术联合及标准化建设,PDT 正朝着“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为肿瘤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实践思路。
本文旨在传递行业前沿动态,分享学术会议精彩内容,不构成任何药物推广、医疗器械的推广。内容基于学术会议交流的客观陈述,仅作医学专业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疗效承诺或用药指导。医疗决策需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个体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后决定,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医嘱。
编辑:ifhealth 来源:医事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