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外面肿可能由外伤、过敏反应、毛囊炎、皮脂腺囊肿、外耳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抗过敏治疗、抗生素治疗、手术切除、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1、外伤
耳廓受到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表现为红肿疼痛。轻微外伤可用冰袋冷敷10-15分钟,重复进行可减轻肿胀。若伴有皮肤破损,需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避免揉搓患处,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2、过敏反应
接触染发剂、金属耳饰等致敏物质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常伴有瘙痒和灼热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抗过敏,外涂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家长需帮助儿童剪短指甲防止抓挠,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佩戴含镍饰品。严重时可能出现喉头水肿需急诊处理。
3、毛囊炎
耳周毛囊细菌感染会形成红色丘疹,可能化脓并伴随压痛。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日常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共用毛巾等物品。反复发作可能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关,需检测血糖水平。
4、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的囊肿继发感染时,会出现明显肿痛。较小囊肿可观察,合并感染时需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外敷鱼石脂软膏促进化脓。体积较大或反复感染者需行囊肿切除术,术后定期换药防止复发。
5、外耳道炎
游泳或掏耳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引发肿胀疼痛。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治疗期间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糖尿病患者更易发展为恶性外耳道炎需警惕。
日常应注意避免用力掏耳或佩戴过紧耳机,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听力下降时需立即就诊,耳部肿胀伴面部麻木可能提示带状疱疹感染,需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耳廓血肿超过48小时未消退可能需穿刺抽吸,避免发生耳廓畸形。
编辑:boheyiliao 来源: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