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肌肉酸胀可通过休息调整、冷热敷交替、适度拉伸、补充营养、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运动后肌肉酸胀通常由乳酸堆积、肌肉微损伤、电解质失衡、炎症反应、脱水等原因引起。
1、休息调整
运动后肌肉酸胀时需暂停高强度运动,避免加重肌肉损伤。建议静卧时将下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日常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帮助代谢废物清除。肌肉修复需要48-72小时,在此期间应保证充足睡眠。
2、冷热敷交替
急性期24小时内使用冰袋冷敷10-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能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改用热敷,用40℃左右热毛巾敷15分钟,每日3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皮肤敏感者需垫纱布避免冻伤或烫伤。
3、适度拉伸
运动后24小时进行静态拉伸,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重点拉伸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大肌群。可做站姿体前屈、弓步压腿等动作,拉伸时保持均匀呼吸。避免弹振式拉伸,防止造成肌肉纤维二次损伤。
4、补充营养
运动后2小时内补充含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香蕉配酸奶、全麦面包加鸡胸肉等。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饮用含钠钾的运动饮料。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5、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肌肉痉挛可短期服用盐酸乙哌立松片。使用外用药时需避开破损皮肤,口服药不宜空腹服用。
运动后建议穿着压缩衣裤促进血液回流,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若酸胀持续超过5天或出现尿液颜色加深,需警惕横纹肌溶解症可能。日常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新手可从每周3次、每次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强度。运动后及时更换潮湿衣物,避免着凉加重肌肉僵硬。
编辑:boheyiliao 来源: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