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文英教授 | DREAMS-3 研究:头对头司美格鲁肽,玛仕度肽双优效成就更优解?_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对话杨文英教授 | DREAMS-3 研究:头对头司美格鲁肽,玛仕度肽双优效成就更优解?


对话杨文英教授 | DREAMS-3 研究:头对头司美格鲁肽,玛仕度肽双优效成就更优解?

  2025-11-16 10:22:25     简体|繁體
http://refenxiang.com/1170654.html

引入

研究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约有 21.1 亿成年人(≥ 25 岁)超重或肥胖,中国人数高达 4.02 亿[1]。其中约 45% 的人群伴发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2]。肥胖与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交织成网,已成为全球医疗体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多靶点、综合性的治疗策略尤显重要。

2025 年 10 月 31 日,玛仕度肽DREAMS-3 研究里程碑数据读出发布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重磅发布并解读了研究成果,众多专家共同探讨「糖肥共病」防治及代谢综合管理的新路径,会后丁香园对大会主席、原中日友好医院大内科主任、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教授进行了采访。

Q1. 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持续扩大,由此引起多种疾病风险上升,玛仕度肽作为 GCG/GLP-1 双受体激动剂的代表药物,如何在减重和改善代谢方面发挥作用?最新的 DREAMS-3 研究又是为何而开展的?

杨文英教授:

目前,我们对肥胖危害的宣传仍明显不足。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潜在根源[3]。药物干预在肥胖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以 GLP-1 受体激动剂为代表的单靶点药物,在减重方面疗效优于传统药物[4]。然而,对于「糖胖共病」患者,单一降糖或减重往往难以满足综合管理需求。在此背景下,探索多靶点、综合性的治疗策略尤显重要,这也正是 DREAMS-3 研究开展的初衷。

近年来,在单靶点药物基础上,GCG/GLP-1 双受体激动剂的研发进一步拓展了治疗边界。代表药物玛仕度肽有独特的双激动作用机制,在激动 GLP-1 受体的基础上[4],同时激活 GCG 受体,进一步增强了减重效果[5-8]。玛仕度肽的疗效得到了循证数据的支持,包括聚焦体重管理的 GLORY 系列临床研究[9-12]以及针对 2 型糖尿病(T2DM)的 DREAMS 系列研究[13,14]。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玛仕度肽成为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超重肥胖及 T2DM 患者的 GCG/GLP-1 双靶减重降糖药物[15]

Q2. 玛仕度肽最新的 DREAMS-3 研究的核心发现是什么?玛仕度肽在降糖和减重方面有哪些具体优势?

杨文英教授:

DREAMS-3 研究是纪立农教授亲自参与设计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活性药头对头的对照研究,针对中国 T2DM 合并肥胖患者,也是目前全球首个*将 GCG/GLP-1 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和 GLP-1 单靶点药物(司美格鲁肽)进行头对头对比的 Ⅲ 期临床研究。研究选择了中国早期 T2DM 合并肥胖人群(病程 < 10 年,BMI ≥ 28 kg/m2)作为研究对象,这类人群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糖胖共病」现象,需要同时解决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的双重需求。

在 DREAMS-3 研究中,玛仕度肽在降糖与减重双重疗效上均更优。研究显示,第 32 周时,玛仕度肽组达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0% 且体重较基线下降 ≥ 10% 的复合终点受试者比例为 48%,高于司美格鲁肽组的 21%(p < 0.0001)。在单项指标方面,玛仕度肽组 HbA1c 较基线平均下降 2.03%,优于司美格鲁肽组的 1.84%(p = 0.0195);两组体重平均降幅分别为 10.29% 与 6.00%(p < 0.0001)。

综上,玛仕度肽在 T2DM 合并肥胖患者中的减重和降糖疗效显著。就主要终点而言,玛仕度肽组近一半患者达成复合达标终点,达标率为司美格鲁肽的 2 倍以上。在次要终点方面,玛仕度肽在单独降糖和减重效果上同样表现优异。总体来看,对于早期 T2DM 合并肥胖患者,玛仕度肽凭借其独特的 GCG/GLP-1 双靶机制,不仅实现血糖与体重的双重改善,更在脂肪代谢调控及长期健康获益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Q3. 与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双靶点药物相比,玛仕度肽(GCG/GLP-1 双受体激动剂)的机制有何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机制如何转化为临床获益?安全性如何?

杨文英教授:

目前常见的减重药物包括 GLP-1 受体激动剂和 GCG/GLP-1 双受体激动剂等[16],主要通过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来减少摄食[4];而 GCG/GLP-1 双受体激动剂(如玛仕度肽)具有双靶点机制的互补与协同优势[4-8]:GLP-1R 激动剂通过中枢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减少能量摄入,还可以依托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4]。而 GCGR 激动剂可促进脂肪燃烧,降低内脏脂肪含量:通过抑制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合成降低循环当中胆固醇水平,提升脂肪酸 β 氧化功能,促进脂肪代谢[4-6];并直接作用于脂肪组织,促进白色脂肪分解向棕色脂肪转化,提升产热效能[7-8]。此外,对比 GLP-1受体或者是 GIP 受体对肝脏的间接效应,GCGR 激动剂还可对肝脏产生直接获益:通过激活肝细胞受体精准调节糖脂的合成与储存,处理肝脏中已经积聚的异常糖脂,凭借肝脏特异性受体,直接调控糖与脂肪的代谢[6,8]

总体来看,玛仕度肽不仅在减重和血糖控制方面有效,同时其安全性也得到了系统研究和临床验证的支持。在 DREAMS-3 研究中,玛仕度肽展现出良好的整体耐受性,提前中止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未观察到新增的安全性信号。主要不良反应集中在胃肠道,多为轻至中度,未发现严重低血糖风险,发生率与司美格鲁肽组相当。

Q4. DREAMS-3 研究的发现对临床实践有何指导意义?玛仕度肽将如何改变现有的治疗格局?

杨文英教授:

DREAMS-3 研究作为首个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玛仕度肽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关键证据。研究证实,在中国早期 T2DM 合并肥胖患者中,玛仕度肽 6 mg 治疗 32 周,可使 48% 的患者达到 HbA1c < 7% 且体重下降 ≥ 10% 的复合目标,这一比例高于司美格鲁肽(21%)。

对于中国 T2DM 合并肥胖患者,尤其是 BMI ≥ 28 kg/m2 且 HbA1c ≥ 7% 的患者,可考虑玛仕度肽这类双靶点激动剂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研究中玛仕度肽 6 mg 与司美格鲁肽 1 mg 均为其降糖适应症对应的最高剂量,属于降糖剂量之间的头对头比较,而非降糖剂量与减重剂量之间的对比。在这一前提下,玛仕度肽 6 mg 在降糖和减重方面均显示出优于司美格鲁肽 1 mg 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玛仕度肽的剂量调整方案还可根据患者减重需求进行个体化调整,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治疗选择。

总结

我国肥胖合并 T2DM 患者的综合管理正面临严峻挑战。DREAMS-3 研究结果的发布,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新答案!玛仕度肽凭借其 GCG/GLP-1 双靶点协同的机制优势,在降糖与减重方面的综合疗效表现更优,可实现血糖与体重的「双优达标」,为临床管理提供了全新且有力的武器。

*截至内容发布前

专家介绍

杨文英 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曾任: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大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荣誉主任委员。

《中华糖尿病杂志》创刊主编,现任荣誉主编

获得:

2012: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AASD 首届糖尿病流行病学奖

201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科学贡献奖

2023~2025 :入选全球 2% 顶尖科学家榜单及终身科学影响力及年度科学影响力

内容策划:睿思

内容审核:来昀韵

题图来源:丁香园设计

参考文献

[1]. GBD 2021 Adult BMI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adul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1990-2021, with forecasts to 2050: a forecasting study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Lancet. 2025 Mar 8;405(10481):813-838.

[2]. Shi A, Deng J, Ma J, Yang L, Tantai X, Wang Q, Chang D, Wang J, Guo X, Lu X, Shi H.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 in Overweight/Obese Adults. Obes Facts. 2023;16(6):548-55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肥胖症中国诊疗指南(2024年版)[J]. 协和医学杂志, 2025, 16(1): 90-108. DOI: 10.12290/xhyxzz.2024-0918

[4].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体检分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体检分会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专家共识(2024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9)10.3760/cma.j.cn115791-20240816-00498

[5]. Wewer Albrechtsen NJ, Holst JJ, Cherrington AD, Finan B, Gluud LL, Dean ED, Campbell JE, Bloom SR, Tan TM, Knop FK, Müller TD. 100 years of glucagon and 100 more. Diabetologia. 2023 Aug;66(8):1378-1394. doi: 10.1007/s00125-023-05947-y. Epub 2023 Jun 27. PMID: 37367959.

[6]. .Habegger KM, Heppner KM, Geary N, Bartness TJ, DiMarchi R, Tschöp MH. The metabolic actions of glucagon revisited. Nat Rev Endocrinol. 2010 Dec;6(12):689-97. doi: 10.1038/nrendo.2010.187. Epub 2010 Oct 19. PMID: 20957001; PMCID: PMC3563428.

[7]. Del Prato S, Gallwitz B, Holst JJ, Meier JJ. The incretin/glucagon system as a target for pharmacotherapy of obesity. Obes Rev. 2022 Feb;23(2):e13372. doi: 10.1111/obr.13372. Epub 2021 Oct 28. PMID: 34713962; PMCID: PMC9286339.

[8]. Conceição-Furber E, Coskun T, Sloop KW, Samms RJ. Is Glucagon Receptor Activation the Thermogenic Solution for Treating Obesity?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2 Apr 25;13:868037. doi: 10.3389/fendo.2022.868037. PMID: 35547006; PMCID: PMC9081793.

[9]. Ji L, et al. Once-Weekly Mazdutide in Chinese Adults with Obesity or Overweight. N Engl J Med. 2025 Jun 12;392(22):2215-2225.

[10]. JI L, et al. 1856-LB: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azdutide in Chinese Participan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GLORY-1)[J]. Diabetes, 2024, 73(Supplement_1).

[11]. LINONG JI, et al.1857-LB: Improvement of Liver Steatosis by Mazdutide in Chinese Participan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GLORY-1. Diabetes 14 June 2024; 73 (Supplement_1): 1857–LB. https://doi.org/10.2337/db24-1857-LB

[12]. 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宣布玛仕度肽 (IBI362) 高剂量9 mg中国肥胖3期临床研究GLORY-2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EB/OL]. https://mp.weixin.qq.com/s/PIvjGmqeUGKRs4ZNQ9zYqQ

[13]. 2025 ADA | 信达生物口头报告玛仕度肽糖尿病3期临床研究DREAMS-1结果[EB/OL].https://caivd-org.cn/article.asp?id=18059

[14]. Lixin Guo, et al. Mazdutide vs dulaglutid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REAMS-2): a randomised, open-label, 28-week phase 3 trial. 60th EASD Annual Meeting Oral Presentation # LBA 16

[15]. 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宣布玛仕度肽获NMPA批准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EB/OL].[2025-09-19]https://www.innoventbio.com/#/news/647

[16]. Wen J, Nadora D, Truong A, Bernstein E, How-Volkman C, Razick A, Razick D, Karabala M, Frezza E. Next generation dual GLP-1/GIP, GLP-1/glucagon, and triple GLP-1/GIP/glucagon agonists: a literature review.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25 Jun 28:104213. doi: 10.1016/j.numecd.2025.10421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685266.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知识|收获智慧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11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