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通常由肛垫下移、静脉曲张及血管增生三个主要原因引起。内痔可能与长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肛门坠胀感、痔核脱出等症状。

1、肛垫下移
肛垫是直肠末端的正常组织结构,由血管、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当肛垫的支持结构松弛或断裂时,可能导致肛垫下移形成内痔。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腹压增高的人群,如慢性咳嗽患者或重体力劳动者。肛垫下移引起的痔疮通常伴随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尽感,可通过提肛运动缓解症状。
2、静脉曲张
直肠静脉丛长期充血扩张可能导致静脉曲张性内痔。这种情况多与门静脉高压、长期便秘或久坐有关。静脉曲张型内痔容易破裂出血,表现为排便时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改善排便习惯和避免久坐有助于减轻症状,严重时需进行硬化剂注射治疗。

3、血管增生
血管增生型内痔是由于直肠黏膜下血管异常增生所致。这种类型的内痔常见于妊娠期女性,与激素水平变化和盆腔压力增加有关。血管增生可能导致痔核体积增大并脱出肛门外,产生异物感和不适。温水坐浴和局部使用痔疮膏可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行痔核结扎术。

预防内痔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每日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和水分,避免久坐久站。建议选择柔软透气的内裤,排便后清洁肛门时可使用温水冲洗。出现持续便血或痔核脱出无法回纳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生活中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避免搬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饮食方面应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血管弹性。
编辑:boheyiliao 来源:肛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