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起源与中国人的根
王叔和,或许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他的故事却蕴含着中医与中国人生活的紧密关联。在公元210年,三国分立的动荡时代,王叔和诞生于一个贫寒之家。在那衣食难保的年代,他从小便坚持学习医书,最终成为魏国的太医令。然而,王叔和的成就不仅在于官位,更在于他拯救了几乎失传的《伤寒杂病论》——这部由名医张仲景所著的巨著。通过整理和注释,王叔和为后人保留了中医的灵魂——“辨证论治”的原则。
从此,王叔和不仅是医学领域的开创者,更成为中医传承的重要一环。他的努力象征着一代代中国人对前人智慧的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至今仍在推动着中医的发展。
中医与中国人的日常:冬至吃饺子
张仲景的传说中,最广为流传的是他在冬至为百姓施药的故事。传说中,张仲景看到许多贫苦的百姓因寒冷而耳朵冻烂,于是他煮羊肉并加入祛寒药材,制成耳朵状的饺子供大家食用,这便成了“冬至吃饺子”的由来。至今,中国人仍保留这一传统,既是对张仲景的纪念,也是“药食同源”中医理念的体现。
中医不仅是一门治疗疾病的医学,更是一种深植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它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延续,融入饮食、作息和养生观念,紧密与人们的生活相连。
现代的中医传承者:从古至今的接力
几千年来,中医的传承从未中断。今天的传承者不仅限于公立医院的医生和中医药大学的学子,还有一批富有使命感的中医馆创始人。在现代城市里,中医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而北京的容德中医馆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创始人顾瑾和,曾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十余年前转而投身于中医事业,创立了容德中医馆。她认为,中医馆不仅是治疗的场所,更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使现代人更便捷地体验和接受中医。
“我们追求的是用中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顾瑾和说到。在容德中医馆,患者可以享受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这种服务不仅契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更是中医与现代生活结合的一种尝试。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中医馆面临诸多挑战,容德医馆依然坚持不裁员、不减薪,以家庭式管理方式让员工感受到归属感,用关爱去温暖每一位患者。
图片来自容德中医馆
中医馆的兴起象征着中医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回归,也让人们更易感受到中医智慧的魅力。从古至今,无论是王叔和、张仲景这样的医者,还是现代的传承者,大家都在为人民的健康而忙碌。这种“为了人民”的使命感,深深植根于每一位中医从业者的心中,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状态,需要中医馆,”容德中医联合创始人顾瑾和认为中医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十二年前,她投身于中医学习,十年前创立容德中医馆。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中医馆与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
中医的新视野:容德的愿景与实践
容德中医馆不仅将古代医生和药铺的功能集中于一体,相较于公立医院,更加注重针对性服务与患者的整体体验。像顾瑾和这样的中医传承者,虽然她的背景与王叔和截然不同,但她同样承担着传承中医的责任。
在容德这样的中医馆,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生,匹配高品质的药材,获得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看诊为预约制,患者无需长时间排队等待,也可选择快递送药服务。对于疑难杂症,内治外治医师与理疗师会联合会诊,一切以患者需求为导向。
“创业确实困难,遇到的挑战远超预期,尤其在疫情期间,举步维艰,”顾瑾和坦言。尽管熟悉企业管理的理论,她仍采用“家庭式”的管理方式,使员工更有归属感。“被爱的人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医馆和患者。”
图片来自容德中医馆
当年,张仲景和王叔和为百姓诊病,胡雪岩为了治疗将士而在胡庆余堂奔波。如今,像顾瑾和们这样的中医人仍在为中国人的健康而忙碌着。自2014年成立以来,容德中医馆就开始举办中医讲座,为新手父母讲授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为上班族普及季节性疾病的防控知识。在这十年的成长中,容德中医馆愈发繁忙。
顾瑾和表示,容德不仅重视中医老专家的权威,更注重中青年医生的培养,同时连续多年举办中医论坛,促进医生间的交流与共同成长。她认为,虽然有老专家坐镇能够吸引患者,但更重要的是医馆自身的价值。“我们跨界而来,想要打造一家不同寻常的中医馆,体现我们的独特价值。”她强调。时代没有规定谁必须做什么,历史也未必会留下名字。但那些国医大师、中医名家、中医学子,乃至顾瑾和们以及那些相信中医的人,依然在努力、前行、忙碌。这正是中国人对中医的情感,是深入基因的无法改变的情节。
图片来自容德中医馆
编辑:ifhealth 来源:医事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