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个春节,很多朋友在节日期间,饮食上大鱼大肉,生活作息不规律,身体都出现了“上火”的表现。
那么,“上火”都有哪些表现?我们又该如何清火呢?
第
1
点
—The First—
识别脏腑之火
“上火”是民间的俗语,通常西医把“上火”的某些症状看作是炎症反应。中医则认为,“上火”属于“热证”范畴。
按脏腑可以分为心火、肝火、胃火、肾火、肺火等。不同脏腑之火有不同表现。
1
心火
若出现表现为心烦失眠、面红口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多属于心火旺。
对策:少吃辣椒、生姜、大蒜等辛燥食材,避免助火生热。多吃苦瓜、莲子、绿豆等食物清心泻火,同时注意调节情绪。
2
肝火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肝火旺常表现为烦燥易怒,目赤肿痛,口干口苦。
对策:在脾胃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可经常泡菊花茶饮用。每晚23时至3时应保证休息,促进肝经气血恢复。
3
胃火
胃火,是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表现为口干口臭、牙龈肿痛、渴喜冷饮、大便秘结。
对策:胃火旺的人往往口干、口苦、口臭,还喜欢喝冷水、吃冷食。多喝水是清胃火的好方法,还要少吃油腻、腌制、烘烤等类型的食物,以免加重胃火。苦瓜性凉,可以灭掉胃火,胃热口臭的人可以选用。
4
肾火
中医认为,肾火走耳,肾火过旺的人容易出现耳鸣问题。
对策:平时可以多吃黑芝麻、枸杞子、山药等滋养肾阴的食物。平时还要适当增强运动,达到增强体质、健腰补肾的目的。
5
肺火
肺火旺的人会有咳嗽、咽干、无痰或痰少而黏等表现。
对策:不妨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比如蜂蜜、雪梨、百合等。平时可以打开家里的加湿器,让湿润的空气缓解肺部燥热。
第
2
点
—The Second—
清火药不能随便吃
传统医学常将“上火”分为分为虚火和实火。
类型一
实火
实火又叫阳亢,即体内的阳气太过旺盛,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甜腻或精神过度刺激或过度进补引起。
多有高热、面红耳赤、心烦易躁、喜冷饮、唇焦(嘴唇干裂)等症状。
要用清泄降火的药物,常用药物有龙胆草、黄芩等。
宜多食性味寒凉、清热的食物,比如绿豆、冬瓜、丝瓜、苦瓜、苦菜等。
忌韭菜、羊肉、狗肉、龙眼、杏子等助阳兴热的食物。
每天点按少府穴(握拳,小指按到的地方就是少府穴)5分钟,此法能有效缓解心火过旺。
类型二
虚火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比如长期过度劳累或熬夜,身体得不到好的休息和睡眠,会使阳气外张,从而导致上火症状。
多见潮热盗汗、午后颧红、手足心热、虚烦失眠、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耳鸣健忘、腰酸等。
要用滋阴降火的药物,常用药物有玄参、生地、丹皮等。
平时可补充银耳、百合、桑葚、莲子、雪梨、西洋参、石斛等食材。
不要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较温热的食品也要少吃,比如樱桃、荔枝。
日常可按压照海穴(位于脚内侧,内脚踝尖下方凹陷处),用大拇指按压直至有酸胀痛感即可,5-10分钟为宜。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