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是古代中医用来理解自然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套理论。
它揭示了天时、气候和人体状态的紧密联系,就像是大自然的“健康预报”,能提前给我们透露这一年天气的“脾气”,以及可能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影响。
而今年的气候特点是“厥阴风木为司天之气,少阳相火为在泉之气,中间少商金运不及。”
简单总结,就是以下3点。
第
1
点
—The First—
五运六气说蛇年
1
风木过盛,肝气易郁
《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季对应肝木,主升发之气。但今年因厥阴风木司天,木气过旺,叠加少商金运不及(金克木能力减弱),导致风燥之气盛行。
初春多大风干燥,可能出现“倒春寒”,昼夜温差大,易发风寒感冒。
2
金运不足,肺卫失手
金运不及之年,肺气虚弱,抵抗力下降。春季风燥之气更易侵袭肺系,导致咳嗽、哮喘、鼻塞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
2
寒热杂交,脾胃受累
初春气候寒凉燥烈,此时人体易外感寒邪,内蕴郁热,表现出“表寒里热”症状,如咽痛、便秘等。而木气过旺,木克土(脾),脾受到影响,会有忽冷忽热、拉肚子等症。
第
2
点
—The Second—
4类体质要留心
在今年五运六气的指导下,4类体质的人群要尤其注意:
阴虚体质
小心热上加热
表现:经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常感到皮肤干燥,眼睛干涩,口干咽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
痰湿体质
容易聚湿化热
表现:常觉困倦,出汗多而黏腻,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面部经常有油腻感,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平时痰多。
湿热体质
容易火上浇油
表现: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增多、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
气郁体质
容易郁而化热
表现: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心跳快,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
第
3
点
—The Third—
乙巳蛇年
养生坚持“三调”策略
1.调饮食:少酸增甘,润燥防风
酸味收敛肝气,不利疏泄;甘味健脾,如山药、红枣,可防肝木克脾土。
多吃芽菜(豆芽、香椿)、青色蔬菜(菠菜、芹菜),养肝明目;搭配山药、银耳润肺防燥。
忌口清单:冷饮、辛辣、油炸,以免加重外冷内热。
2.调起居:避风保暖,护肺养肝
重点保暖部位:后颈(风池穴、大椎穴)、腰腹(护带脉)、膝盂(防寒湿入侵)。
艾灸、或搓热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对于预防咳嗽、鼻炎、哮喘会很有帮助。
外出戴口罩,室内可以放一些绿植、水,避免鼻腔干燥引发过敏。
3.调情志:疏肝解郁,静心养神
按揉穴位,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疏肝气;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宽胸理气;木穴(掌面食指第一关节内侧)治肝火旺。
三阴交也是一个肝脾同调的重要穴位,能够健脾益气,养血柔肝、补益肝肾,也可作为日常保健穴来多按揉。
每日晒太阳30分钟,补阳气,有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
2025年春季养生,需在传统“养肝护阳”的基础上,结合风燥、金弱的特点,强化润肺、疏肝、健脾的协同调理。
通过饮食,运动,情志的“三调”策略,既可预防疾病,又能为全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顺应自然,方为养生至道!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