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但是这天儿又热又闷,根本没有出去走一走的勇气,可不小心吃多了很难受,怎么办?
不妨试试,国学大师南怀瑾强力推荐的一个动作——乞丐蹲。
第
1
点
—The First—
胎儿态里的生命密码
关于乞丐蹲,在《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中南师是这样说的:“这是古代叫花子们饭后休息的一种健身方式,他们都会放一根打狗棒在旁边,双手抱膝蹲着,这对肠胃很好,有利于帮助消化。”
而蹲这一姿态之所以对身体大有裨益,可以追溯到胎儿时期。
大家可不要小看“蹲”这个动作。胎儿在母体中保持的就是这个姿势,也是人类寻求舒适和庇护的本能姿势,暗藏人体自愈力的原始开关。
现代解剖学证实,蹲姿可使腰椎压力比坐姿降低40%。
而从中医视角看,这个姿势天然符合“三焦气化”的通道规律——
上焦如雾(心肺):蹲姿时膈肌自然上提,增强心肺摄氧能力
中焦如沤(脾胃):腹部受压促进胃肠蠕动效率提升23倍
下焦如渎(肾膀胱):骨盆前倾使肾经气血灌注加速
亚洲人特有的“亚洲蹲”(全脚掌着地)能力,正是经络通畅的表现。欧洲人难以完成的蹲姿,恰暴露其足三阴经(脾、肝、肾经)的拘急不通。
第
2
点
—The Second—
南怀瑾亲传的脾胃救赎术
一
靠墙如松
腰背直线贴墙,仿“督脉升阳”之势,保持腰、背、头在一条直线上。臀部悬空压于小腿承山穴(膀胱经要穴),此乃促肠蠕动的黄金支点。
二
足分阴阳
男性:脚微开一拳距,通肝经解郁
女性:双脚并拢,固任脉养胞宫
三
呼吸吐纳
吸气闭口纳清气,呼气微张排浊气,暗合“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的脏腑气机规律。
第
3
点
—The Third—
一蹲通三阴
1
脾胃转运站
下蹲时大腿前侧强力收缩,此处正是胃经髀关至伏兔段。
南怀瑾强调:“每蹲一刻钟,胜服保和丸”。现代研究显示,该姿势使胃蛋白酶分泌量提升22%,尤其缓解餐后消化不良。
2
排毒三通道
汗孔泄浊:动汗透出如晨露,此乃《伤寒论》所言“营卫和,汗出溱溱”的健康排邪。
气道驱秽:打嗝排气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排浊反应,切莫忍屁。
二便通利:刺激骶丛神经,促结肠集团蠕动(便意产生的科学本质)。
3
肾精充电桩
进阶者可练“脚尖蹲”,脚跟离地。
前脚掌着力处恰是涌泉穴(肾经井穴)、大趾敦穴(肝经)、太白穴(脾经)同步受激。
《针灸大成》称此法为“一脚通三阴”,温补肾阳之力卓著。
第
4
点
—The Fourth—
择时蹲效增三倍
“乞丐蹲”有两个黄金时辰。
午时蹲(11~13点):心经当令,借天火温中焦,化解寒食冷饮
巳时蹲(9~11点):脾经旺时,促水谷精微输布
切忌申时(15~17点)膀胱经旺时蹲,恐升阳太过致头晕
初练者3分钟即效,进阶者15分钟为限。
超时将逆转成“久蹲伤血”(下肢循环受阻)。
起身时必遵“三慢原则”,先睁眼,再伸腿,后站立,防体位性低血压。
第
5
点
—The Fifth—
六类人慎蹲如避箭
1.髓海不足者:高血压Ⅲ级、梅尼埃病患者,恐引肝阳暴张。
2.冲任亏虚者:孕妇及经量过多女性,蹲姿加剧气陷风险。
3.骨蚀患者:股骨头坏死三期以上,关节压力增50%。
4.癥瘕积聚者:腹腔肿瘤>5cm者,压迫可致破裂出血。
5.阳亢火旺者:面红目赤、舌绛苔黄者,加重气血上逆。
6.踝膝成角>15°者:关节畸形强行下蹲必致损伤。
乞丐蹲不仅是形体锻炼,更是一场气机升降的微观修行。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蹲下去的谦卑姿态,恰是中国人养生智慧中最昂然的生命宣言。
不过乞丐蹲这一养生法仅供参考,若有不适症状请先咨询中医师,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养生,辅助治疗。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