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 9 万人的 RCT 数据证实: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不增加 NAION 风险_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基于超 9 万人的 RCT 数据证实: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不增加 NAION 风险


基于超 9 万人的 RCT 数据证实: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不增加 NAION 风险

  2025-09-07 01:02:03     简体|繁體
http://refenxiang.com/1160726.html

新型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司美格鲁肽(诺和泰®)自问世以来,因其可改善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四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包括强效降糖、降低血压、改善血脂谱、有效减重),以及带来心肾守护等获益[1,2]而备受瞩目。

然而,随着司美格鲁肽的广泛应用,其潜在的药物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值得重点关注,同时也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个安全性问题是,「司美格鲁肽与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风险增加的关联」[3,4]

那么,使用司美格鲁肽或其他 GLP-1RA,真的会增加患者 NAION 风险吗?真相究竟是什么?

9 月 15 日~19 日,第 61 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EASD 2025)将在奥地利维也纳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将一项探讨 GLP-1RA 与 NAION 相关性的研究列入了最新突破性摘要(LBA),该研究统计了 GLP-1RA 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所有已完成的 II、III 和 IV 期随机对照试验(RCT)中 NAION 的发生率,基于超过 9 万人的观察数据[5],就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对可靠的答案,让我们先睹为快。

司美格鲁肽:可实现 T2DM 患者心、肾、糖脂代谢多重获益!

司美格鲁肽作为新型长效 GLP-1RA,不仅能够强效降糖,而且能够显著减重、降压、改善血脂谱,具有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心血管代谢获益,还能降低肾脏疾病进展风险[2,6],这些优势使得司美格鲁肽得到了糖心肾三个领域医师的共同关注。

近些年来,随着对疾病的认知逐渐加深,部分学者认识到了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病之间部分共通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概念的提出,临床医生的关注点也侧重到心血管、代谢疾病及肾脏疾病的互相关联中,并加强了共病管理的理念[7]。与此同时,从早期危险因素到终末器官保护,司美格鲁肽在 CKM 全病程阶段均具备 III 期随机对照试验及预先设定硬终点(如MACE、肾脏复合终点)证据支持[7-14]。因此,在 CKM 综合征从概念走向临床实践的当下,司美格鲁肽凭借着在心血管、代谢、肾脏多方面的多面作用机制和日益增多的研究证据,已成为 CKM 患者全程管理的有力手段之一[7]

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证实了司美格鲁肽的多重健康获益,具体表现如下:

降糖、减重[8-13]:SUSTAIN 系列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降糖、减重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良好。以 SUSTAIN 7 研究[8]为例,受试者应用 1.0 mg 司美格鲁肽治疗 40 周后,HbA1c 降幅 1.8%,体重减轻 6.5 kg,腰围缩小 5.2 cm,实现了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的双重获益。

护心、护肾:SUSTAIN 6 研究[10]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 T2DM 患者 MACE 风险达 26%。而 FLOW 研究[14]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不仅进一步将伴有慢性肾脏病(CKD)的 T2DM 患者的主要肾脏复合事件风险相对降低 24%,同时显著延缓 eGFR 下降速度(年下降速率较安慰剂降低 1.16 mL/min/1.73 ㎡)、降低 MACE 风险达 18%、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20%。FLOW 研究结果强有力地表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可为 T2DM 患者提供「心脑肾」全面的靶器官保护,是 CKM 全病程管理的有力武器。

图 1 司美格鲁肽阻断 CKM 全病程[14]

基于包括上述研究在内的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均推荐 GLP-1RA 作为一线降糖药物,用于 T2DM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或其高风险的患者、T2DM 合并 CKD 的患者,以及 T2DM 合并超重/肥胖的患者[15,16]

备受争议的话题:GLP-1RA 或增加 NAION 风险?

正如开篇所述,在司美格鲁肽带来的多重健康获益让临床备受瞩目之际,「GLP-1RA 是否会增加 NAION 风险」这一疑问也引发了人们担忧,学者们为此争论不休。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JAMA Ophthalmology 期刊上发表的一个研究[3]显示,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糖尿病或减肥的患者,其患 NAION 的风险显著高于未使用 GLP-1RA 治疗的患者(糖尿病治疗人群风险比 4.28,减重治疗人群风险比 7.64)。该研究结果表明,司美格鲁肽和 NAION 之间存在关联,但由于存在种种限制(样本量不够大、对混杂因素的评估不充分、无法确切追踪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结果的解释),这项研究并没有证明使用司美格鲁肽与 NAION 患病之间的因果关系[3]

与上述研究观点相反,近期一项基于多国人群的真实世界研究[4]显示,在为期 3 年的随访中,无论是在糖尿病人群、肥胖人群还是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人群中,使用司美格鲁肽与 NAION 风险之间均没有显示出显著关联。类似地,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其结论同样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让我们先了解下,NAION 是怎样的一种病?

NAION 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可达 0.23/万~1.02/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5 岁以上者占 89%,通常表现为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视乳头水肿,是危害中老年人视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17]

从发病机制来看,NAION 多由于供应视乳头的睫状后短动脉短暂无灌注或低灌注所引起的视乳头急性缺血所致,最常见于睡眠时的夜间低血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全身低灌注[17]。鉴于司美格鲁肽具有降压作用,该药可能存在增加 NAION 风险潜力。

然而,除了低血压,NAION 的风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等全身因素,以及无视杯、小视杯、拥挤视盘、青光眼、眼压身高等眼局部因素[17]。因此,当患者出现 NAION 的原因,未必一定是因为使用司美格鲁肽引起了低血压。

超 9 万人的 RCT 数据证实: GLP-1RA 不增加 NAION 发生率[5]

接下来,请看被 EASD 2025 列入 LBA 的这篇研究给出的答案。

图 2 EASD 2025 大会官网研究截图[5]

这是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研究统计了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所有已完成的 II、III 和 IV 期随机对照试验中 NAION 的发生率,共纳入 93,505 人(203,292 观察人年数),其中 GLP-1RA 组 61,729 人,安慰剂组 31,776 人。同时又将利拉鲁肽亚试验组(治疗组 21,903 例、安慰剂组 8,725)和司美格鲁肽试验组(治疗组 39,826 例、安慰剂组 23,051 例)分别单独观察[5]

该研究结果显示[5]

在所有已完成的试验中,GLP-1RA 组共出现 3 起确认的 NAION 不良事件(司美格鲁肽试验组 3 例;利拉鲁肽试验组 0 例),安慰剂组出现了 5 起(司美格鲁肽试验组 1 例;利拉鲁肽试验组 4 例)。

在 GLP-1RA 组中,确认的 NAION 事件的发生率约为 8/10万 观察人年数,而在安慰剂组中,其发生率约为 7/10 万观察人年数。

两组中所有经眼科医生证实的事件均报告了一个或几个混杂因素,例如参与者年龄(> 50 岁)、肥胖、吸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

NAION 事件的发生时间不具有任何规律性。

图 3 两组患者潜在 NAION 发生情况[5]

该研究结果显示,来自所有使用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数据并未表明,与接受安慰剂的受试者相比,随机接受 GLP-1RA 治疗的受试者中 NAION 的发生率增加。

总结

即将在 EASD 2025 发布的这篇研究结果显示,GLP-1RA(无论司美格鲁肽还是利拉鲁肽)并未增加患者的 NAION 发生率。因此,临床单纯基于对 NAION 风险的担忧而规避使用司美格鲁肽可能并无必要,因为其在降糖、减重,以及心、肾保护等多方面的潜在益处可能超过其潜在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 7 月 15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准司美格鲁肽新增慢性肾脏病(CKD)适应症[18]。这使得司美格鲁肽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同时具有降糖、心血管和肾脏三大适应症的 GLP-1RA。这提示,随着未来司美格鲁肽在临床上更广泛的应用,广大 T2DM 患者将实现更多健康获益。

*截至 2025 年 9 月

内容策划:梁家敏

内容审核:蒋睿

题图来源:丁香园设计

参考文献:

[1]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泰®)说明书.

[2] 高稳,李勇.司美格鲁肽在心血管及肾脏获益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5, 08(01):1-14.

[3] Hathaway JT, Shah MP, Hathaway DB, et al. Risk of 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in Patients Prescribed Semaglutide. JAMA Ophthalmol. 2024;142(8):732-739.

[4] Chou CC, Pan SY, Sheen Y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emaglutide and 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A Multi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Ophthalmology. 2025;132(4):381-388.

[5] Incidence of non-arteritic ischaemic optic neuropathy across completed phase 2, 3 and 4 trials evaluating the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liraglutide and semaglutide. EASD 2025,LBA 22.

[6] 金勇君.司美格鲁肽的降糖及心血管获益[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Suppl):27-30.

[7] Ndumele CE, Rangaswami J, Chow SL, et al. 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Health: A Presidential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3;148(20):1606-1635.

[8] Pratley RE, Aroda VR, Lingvay I, et al. Semaglutide versus dulaglutide once weekl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SUSTAIN 7):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b trial[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 6(4): 275286.

[9] Aroda VR, Capehorn MS, Chaykin L, et al. Impact of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betacell function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bcutaneous onceweekly semaglutide: a patientlevel, pooled analysis of the SUSTAIN 15 trials[J]. Diabetes Obes Metab, 2020, 22(3): 303314.

[10] Marso SP, Bain SC, Consoli A, et al.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 N Engl J Med, 2016, 375(19): 18341844.

[11] Sorli C, Harashima SI, Tsoukas GM,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nceweekly semaglutide monotherapy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SUSTAIN 1):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multinational, multicentre phase 3a trial[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 5(4):251260.

[12] Ahmann AJ, Capehorn M, Charpentier G,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nceweekly semaglutide versus exenatide er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SUSTAIN 3): a 56week, openlabe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Diabetes Care,

2018, 41(2):258266.

[13] Lingvay I, Catarig AM, Frias JP,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nceweekly semaglutide versus daily canagliflozin as addon to metform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SUSTAIN 8): a doubleblind, phase 3b,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7(11):834844.

[14] Perkovic V, Tuttle KR, Rossing P, et al. Effects of Semaglutide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24, 391(2):109-121.

[1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 17(01):16-139.

[16]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ttee,Summary of Revisions: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5[J]. Diabetes Care 2025;48(Supplement_1):S6–S13.

[17]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我国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J].中华眼科杂志, 2015, 51(005):323-326.

[18] 诺和诺德官网,诺和泰®新增慢性肾脏病适应症,开启GLP-1RA糖尿病肾病综合管理新时代(2025-07-18),链接:https://www.novonordisk.com.cn/content/nncorp/cn/zh_cn/news---media/2025071801.html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知识|收获智慧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0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