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与心脑血管病存在一定关联,颈椎病变可能通过影响椎动脉供血或交感神经功能间接诱发心脑血管症状,但两者并非直接因果关系。颈椎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症状主要有眩晕、头痛、血压波动等,严重时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椎病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因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可能引起后循环缺血,表现为突发眩晕、视物模糊或跌倒发作。长期椎动脉受压可能增加脑小血管病变风险,但通常不会直接导致脑梗死或脑出血等严重脑血管事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能因颈椎退变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节,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这种刺激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率增快或血压波动,出现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但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通常无器质性病变。
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颈椎病时,颈椎病变可能加重原有症状。例如高血压患者若存在椎动脉供血不足,可能使头晕症状更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若同时存在颈椎病,椎动脉受压可能进一步减少脑部血供。少数颈椎病患者在接受不当推拿治疗后可能发生椎动脉夹层,这种情况确实可能诱发后循环脑梗死,属于较为严重的继发损害。
颈椎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鉴别,通过颈椎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低头、突然转颈等动作,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尤为重要,适度进行颈部肌肉锻炼有助于改善颈椎稳定性。若确诊颈椎病导致的心脑血管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或康复治疗,不可自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编辑:boheyiliao 来源: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