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睡眠不仅仅是「睡得着」,如何睡得好是难题_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优质睡眠不仅仅是「睡得着」,如何睡得好是难题


优质睡眠不仅仅是「睡得着」,如何睡得好是难题

  2025-09-24 10:20:33     简体|繁體
http://refenxiang.com/1163005.html

人体与疾病的抗争,始终是一场关于健康的微妙博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长期坚守一线,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频繁的夜班扰乱了他们的生物钟,睡眠被一再挤压,已成为常态化的「牺牲」。

而放眼当下,睡眠障碍早已超越个别职业,蔓延至更广泛的群体——在持续加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之下,越来越多普通上班族也陷入睡不好的困境。在睡眠问题普遍化的今天,「优质睡眠」已成为衡量个体健康的指标之一。面对这一议题,专家们怎么看?

黄志力 教授

复旦大学

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带来的压力与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当前失眠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中国人群失眠发生率较高,尤其睡眠障碍与多种疾病共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

岳伟华 教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偶尔的失眠无需焦虑,但需关注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并影响日间功能的症状,这可能是需要专业干预的睡眠障碍。

王玉平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随着药物研发进展,现在患者不需要对治疗失眠的药物过度恐惧,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放心用药,保证良好睡眠,并且可让白天有很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新靶点药物如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达利雷生精准干预失眠,且安全性良好,还能让患者白天的功能得到改善,大大改变了失眠治疗的现状,为「按需服药」乃至「持续用药」提供了解决方案。

王赞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健康优质睡眠的核心在于六个维度:合理的睡眠时长、较高的睡眠效率、规律的睡眠、合理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质量,以及白天保持足够的觉醒和活动。

上述声音均来自出席「2025 年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的睡眠医学临床一线专家。9 月 21 日上午,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牵头主办的该论坛的在京沪穗蓉四城同步召开,以「聚力睡眠医学新实践,共筑健康中国新格局」为主题,深入探讨睡眠医学前沿,推动规范临床实践。会中,已于国内获批上市的失眠治疗新靶点药物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达利雷生公布了中国人群 III 期临床研究数据,成为会议讨论热点。

大会现场

全球循证证据证实达利雷生高效改善睡眠,中国人群同样获益

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全球患病率约 30~35%[1]。神经生物学观点表明,失眠症患者的特征是睡眠和觉醒期间生理觉醒水平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过度觉醒,而食欲素是参与这一通路的重要因素[1]

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达利雷生精准靶向食欲素通路,通过阻碍食欲素与其受体结合,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从失眠的根源-过度觉醒入手,在海外 III 期临床研究中显著改善睡眠指标和日间功能[2]

目前,达利雷生已在美国、欧盟、英国、瑞士、加拿大、中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为失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作为唯一被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的 DORAs,达利雷生在改善夜间睡眠的同时提高日间功能,目前已在欧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与真实世界数据。意大利比萨大学 Laura Palagini 教授在会上分享了欧洲失眠治疗的最新进展和达利雷生在欧洲的用药经验,她提到,欧洲真实世界研究提示,达利雷生已成为欧洲失眠一线治疗方案,在改善失眠核心症状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伴随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实现了对患者的全方位管理[3]

随后,达利雷生中国 III 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玉平教授在会上全面解读了其在中国患者群体中的获益情况[4]

有效性数据,全面改善主客观睡眠参数[4]

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是衡量睡眠连续性的重要指标,与基线相比,达利雷生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 WASO 35 分钟,使患者在入睡后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连续睡眠。同时,达利雷生缩短入睡潜伏期(LPS)36 分钟,并延长主观睡眠时长(sTST)50 分钟,全面改善睡眠参数。

安全性数据稳定,突破传统局限[4]

在中国人群的研究中,达利雷生总体耐受性良好,不增加次日晨间嗜睡,停药后无戒断症状,无反跳性失眠。

兼顾夜间睡眠和日间功能,达利雷生重塑治疗格局

会上,四地分会场嘉宾就共同议题展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于逢春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赞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马文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于欢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中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俊英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以达教授等围绕如何解决传统失眠治疗药物的局限,以及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如何通过全新靶点和独特药理机制满足失眠治疗「夜间睡眠和日间功能全面改善」目标发表见解。

传统失眠治疗药物主要通过 γ-氨基丁酸(GABA)发挥广泛镇静作用,尽管对睡眠有明确改善,但存在诸多负面效应,如具有次日残留效应、成瘾性、戒断反应等各种不良反应[5]。这些不良反应限制了传统药物在失眠治疗中的长期应用,促使医疗界不断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而与传统药物不同,达利雷生靶向食欲素通路,通过精准调节下丘脑的睡眠-觉醒中枢发挥作用。已发表的海外 III 期临床研究表明,达利雷生可以显著缩短患者入睡时间约 35 分钟,减少患者入睡后醒来时间约 30 分钟,并为患者每晚增加总睡眠时间约 1 小时[6]。不仅如此,达利雷生可在不改变各睡眠阶段比例的前提下延长总睡眠时间,提示达利雷生在改善夜间睡眠同时,能够维持更自然睡眠结构[6]

此外,达利雷生半衰期约 8 小时,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人体正常睡眠周期,能够在整个睡眠期间有效维持睡眠,并在清晨时及时清除,避免次日残余[7]。这也符合了失眠相关指南提出的治疗目标,理想的失眠治疗应兼顾夜间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改善[8]。在海外研究中,达利雷生治疗 3 个月显著改善失眠的日间症状及影响问卷(IDSIQ,唯一获 FDA 认证评价日间功能的问卷)量表评分[6]。美国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证实,达利雷生有效改善日间功能,32.5% 的患者日间症状几乎或完全改善,高达 79% 的患者在日间功能损伤症状方面表现出临床意义的改善[9]

在安全性方面,海外 III 期拓展研究中数百例失眠患者接受了长达 12 个月的固定剂量达利雷生治疗,睡眠和日间功能改善一直持续到研究结束,提示达利雷生长期治疗无耐药性[10]。此外,达利雷生长期给药,停药后未产生戒断体征和反跳性失眠症状,目前尚没有达利雷生成瘾性证据[10]

失眠治疗理念变迁:从「改善睡眠」到「日间功能/长期管理并重」

在主题汇报环节后,四地多名与会专家围绕失眠治疗的理念变迁以及新靶点药物的临床优势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就失眠管理应从单纯关注夜间睡眠质量,转向「夜眠与日间功能并重」的全新治疗理念达成共识。随着新型药物达利雷生在中国走向临床,失眠治疗有望终结药物依赖性与残留效应主导的治疗时代,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其契合了现代医学从控制症状向恢复功能的治疗理念转变,帮助患者回归高质量的生活。其无成瘾性、无肌松作用、对呼吸无抑制,或将成为老年人群、共病患者的新选择。专家们也期待未来在特殊职业人群中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探索其长期用药转换治疗方案和对共病患者的潜在积极影响。

现场讨论

小结

2025 年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上,多名权威睡眠医学专家围绕睡眠医学的未来发展及治疗药物革新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刚刚进入中国的失眠新药达利雷生凭借其全新靶点和独特药理机制,为失眠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专家们热议的「夜间和日间功能并重」的治疗观念转变,与达利雷生的优势契合,满足了当下失眠治疗的新需求。未来,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的前沿布局,失眠诊疗策略将不断优化,为满足「健康中国」新要求、推动治疗范式变革。

内容策划:刘敏

内容审核:邵澜媛

参考文献:

[1] Morin CM, Drake CL, Harvey AG, Krystal AD, Manber R, Riemann D, Spiegelhalder K. Insomnia disorder. Nat Rev Dis Primers. 2015 Sep 3;1:15026.

[2] Strambi LF, Arnaldi D, Bonanni E, et al. Daridorexant and Insomnia in Clinical Practice: A Nominal Group Technique Consensus Study among Italian Sleep and Insomnia Experts. Curr Neuropharmacol. 2025 Aug 6.

[3] Palagini L, Alfi G, Gurrieri R, et al. Early experience with the new DORA daridorexant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isorder and comorbid mental disturbances: Results of a naturalistic study with 3 months follow-up. J Sleep Res. 2024 Dec;33(6):e14196.

[4] Huang Z, Wang H, Zhang B,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ridorexa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isord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Sleep. 2025 Jun 25:zsaf170.

[5] Atkin T, Comai S, Gobbi G. Drugs for Insomnia beyond Benzodiazepines: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Discovery. Pharmacol Rev. 2018 Apr;70(2):197-245.

[6] Mignot E, Mayleben D, Fietze I,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aridorexant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isorder: results from two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s. Lancet Neurol. 2022 Feb;21(2):125-139.

[7] Muehlan C, Roch C, Vaillant C,et al. The orexin story and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J Sleep Res. 2023 Dec;32(6):e13902.

[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06) : 560-584.

[9] Williams SG, Rodriguez-Cué D. Use of Daridorexant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Analysis. J Clin Med. 2023 May 1;12(9):3240.

[10] Kunz D, Dauvilliers Y, Benes H, et al. Long-Term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Daridorexant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isorder. CNS Drugs. 2023 Jan;37(1):93-106.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知识|收获智慧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0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