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早于减重!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将重塑肥胖管理格局_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护心早于减重!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将重塑肥胖管理格局


护心早于减重!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将重塑肥胖管理格局

  2025-09-30 19:50:56     简体|繁體
http://refenxiang.com/1164258.html

肥胖症不仅是全球流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减重治疗在为患者减轻体重的同时,可作为肥胖症患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有效干预措施[2]。面对肥胖症的严重威胁,近年来药物治疗和减重手术得到不断发展,为肥胖症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希望。在药物治疗方面,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以其明显的减重疗效、代谢的全面获益及良好的安全特性,成为肥胖症治疗的全新选择。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体重管理且有多重健康获益的 GLP-1RA 周制剂,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于 2024 年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获批,用于成人超重和肥胖症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1]

2025 年 5 月 11~14 日,在欧洲肥胖研究协会(EASO)组织的欧洲肥胖大会(ECO 2025)上,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一项研究的心血管获益结果振奋人心,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陈宏教授就肥胖症管理中的常见临床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分享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在心血管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经验,展望未来诊疗趋势,为临床实践带来指导。

Q1:肥胖症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且常常与多种代谢疾病密切相关[2]。能否请您简单谈谈,我国肥胖症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危害?

陈宏教授: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流行病学数据。我国目前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了最严峻的一种慢性疾病病之一。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平均已经达到了 50%,并且预估到 2030 年,会达到惊人的 70%[3]

此外,2023年我国的一项基于 1,580 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脂肪性肝病、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4]。由此可见,肥胖和超重与多种代谢疾病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Q2: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作为近期备受关注的减重药物,在近 2025 ECO 大会上公布了振奋人心的 SELECT 试验二次分析结果,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对心脏的早期保护作用早于明显的体重减轻,能否请您围绕该研究给我们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陈宏教授:

SELECT 研究主要针对的人群是患有心血管疾病(CVD)的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BMI]≥ 27 kg/m²)且无糖尿病的患者,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可在平均随访 39.8 个月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降低 20%[5]。这项二次分析考察了 MACE 获益的起始时间以及随机化后早期阶段的其他相关参数变化[6]

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共计 17,604 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组或安慰剂组,并接受每周一次皮下注射。主要终点 MACE 的定义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复合终点事件以及全因死亡。本研究评估了从随机分组开始到每个特定日期期间,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与安慰剂对心血管事件的差异[6]

研究结果显示,在随机分组后的 6 个月治疗期,与安慰剂组相比,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组 MACE 风险降低 41%(HR 0.59,95% CI 0.44~0.80),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 53%(HR 0.47,95% CI 0.24~0.86),非致死性心梗风险降低 43%(HR 0.57,95% CI 0.37~0.86)(图 1)[6]发生首次 MACE 的时间累积发生率曲线显示出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的早期分离[6]

图 1 SELECT 研究二次分析:MACE 风险[6]

在这项 SELECT 二次分析中,随机化后 3 个月的 MACE 和随机化后 6 个月的心血管死亡以及心力衰竭复合终点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针对 SELECT 研究数据的新的分析还显示,在患者的减重之旅早期(即尚未实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减重),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就已显示出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即对 MACE 的疗效估计早于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变化,而此时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的剂量,尚未滴定到 2.4 mg 的目标剂量(图 2)[6]。这一发现表明,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可能会迅速改善超重或肥胖合并 CVD(不伴糖尿病)的疾病危机。相信在未来,进一步研究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如何带来这些早期临床益处的机制,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图 2 SELECT 研究二次分析: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在随机化后不久便显示出了 MACE 的显著获益[6]

Q3:该试验二次分析结果提示,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可能会使超重或肥胖合并 CVD(不伴糖尿病)患者实现早期的心血管获益,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早期临床获益机制将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您认为该研究给我们临床方面又带来了哪些重要的理念变革?如何看待肥胖症治疗从「体重管理」逐步向「改善多重健康结局」的理念转变?也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些临床应用该药物的建议。

陈宏教授:

肥胖症的治疗从最早的以 BMI 为中心,经过以并发症为中心,现在已经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

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是肥胖症管理的重要途径。由于肥胖相关代谢并发症涉及多学科内容,因此临床应整合内分泌科、心内科、营养科等多个科室,建立以「改善多重健康结局」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管理路径,以实现患者多重健康结局的改善与获益。

新型减重药物将助力临床理念的变革。SELECT 研究是首个证实减重药物进行体重管理的同时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里程碑式的临床研究,是肥胖症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多年的临床实践让我感觉到,减重治疗不仅仅是减去体重秤上的数,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患者代谢紊乱的状况,延缓和阻止患者并发症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让患者活得更好、更长。新型减重药物能够帮助我们克服人性的弱点,突破减重的困境,为我们减重的开展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总结

肥胖症是系统性代谢紊乱的早期阶段,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数据显示到 2035 年全球患者将达 33 亿,中国 2030 年患病率预计高达 70.5%,约 6.1 亿人受累[3]。肥胖不仅是独立病种,更是心血管疾病等代谢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第六大致死致残因素,与脂肪肝、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高度共存。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脂肪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炎症状态、交感神经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多重因素。因此,有效的减重治疗是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的核心干预策略[2]

面对这一挑战,肥胖症管理手段不断发展。行为心理干预、运动、营养治疗、药物和减重手术构成综合治疗框架。其中,以 GLP-1RA 为代表的新型药物,特别是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因其显著减重效果和多重代谢获益成为重要突破。2025 ECO 上公布的 SELECT 试验二次分析结果更是带来振奋人心的发现,在超重/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无糖尿病)患者中,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治疗早期即可显著降低 MACE 风险达 41%,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 53%。这一「早期护心」效应提示其心血管保护机制可能部分独立于减重效果本身,更具有临床价值。这一发现将深刻推动了肥胖症治疗理念的变革——从单纯聚焦体重或 BMI 数值,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旨在「改善多重健康结局」的综合管理模式。

未来,整合内分泌、心血管、营养等多学科协作,结合新型高效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减重版(2.4 mg)的应用,并注重改变患者行为模式、建立主动健康生活方式,将是应对肥胖流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关键路径。

专家简介

陈 宏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内分泌代谢病学教研室主任

体重管理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学术型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代谢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慢病与医养分会会长

•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代谢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与内分泌学组副组长、肥胖学组委员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胰岛调控与再生医学学组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临床罕见代谢病分会副会长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下滑动查看▼

内容策划:梁家敏

内容审核:刘明丽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40(07):545-56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肥胖症中国诊疗指南(2024年版)[J/OL].协和医学杂志,1-60[2024-12-13].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版)[OL]. https://www.nhc.gov.cn/ylyjs/zcwj/202412/75cb79c171c94def9e768193e65484f7/files/1736390749000_59785.pdf

[4] Chen K, Shen Z, Gu W, et al; Meinian Investigator Group.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Nov;25(11):3390-3399.

[5] Plutzky J, et al. Presented at ECO 2025, Malaga, Spain, 11–14 May 2025.

[6] Lincoff AM, Brown-Frandsen K, Colhoun HM, et al; SELECT Trial Investigators.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Obesity without 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23, 389(24):2221-2232.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知识|收获智慧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专注热点收集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0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