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服药时需严格遵医嘱,注意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监测及生活方式配合。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心脏结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有关,治疗药物主要有美托洛尔缓释片、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地高辛片、稳心颗粒等。建议定期复查心电图,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1、严格遵医嘱
心律失常药物需根据具体类型个体化使用,如房颤患者常用胺碘酮片控制心室率,室性早搏可选用普罗帕酮片。服药期间禁止擅自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突然停用可能导致反跳性心动过速。家长需监督儿童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重复用药。
2、监测不良反应
地高辛片可能引发恶心、视觉异常等中毒症状,胺碘酮片长期使用可能造成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肺纤维化。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药浓度、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不适立即就医。普罗帕酮片禁用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3、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稳心颗粒与华法林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会降低降压效果。服用胺碘酮片期间须避免葡萄柚汁影响药物代谢。合并用药前需咨询医生,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可能升高地高辛血药浓度。
4、配合生活方式
服药期间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心律。低钾血症患者需适量补充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但使用螺内酯者应避免高钾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发作,可进行散步、太极等温和活动。
5、定期随访评估
每3-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疗效,胺碘酮片使用者需每年进行胸部CT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植入起搏器患者服药期间需检测设备工作状态。妊娠期心律失常患者应在心内科和产科共同监护下调整用药方案。
心律失常患者日常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应激状态。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戒烟并限制每日饮酒量,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可减轻心脏负荷。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和服药情况,复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突发心悸伴胸痛、晕厥时需立即呼叫急救。
编辑:boheyiliao 来源: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