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 2 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不断上升,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发起制订的《儿童 2 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日前发布,针对我国儿童 T2DM 临床诊疗较为关注的 4 个主要临床问题,给出详细循证推荐。
临床问题 1:如何进行儿童 T2DM 筛查的重点人群的筛查?
建议在筛查儿童 T2DM 时,重点关注具有糖尿病家族史(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糖尿病病史)、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状态(黑棘皮病)、出生体重过高过低或早产、男性、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不良生活习惯等风险因素的儿童(3C)。
对于超重(BMI≥P85)且合并 ≥2 个风险因素的儿童,建议筛查年龄为 >10 岁或已进入青春发育期(3B)。
对于肥胖且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儿童,或合并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多人诊断 T2DM 的儿童,建议筛查年龄下调至 6~10 岁(5C)。建议采用空腹血糖 5.6~<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6.5% 或口服糖耐量试验 1h 8.6~<11.6mmol/L 或 2h 血糖 7.8~<11.1mmol/L 筛查 T2DM(3C)。
如果筛查结果正常,建议每年复查 1 次结果。如果 BMI 上升、心脏代谢风险状况恶化、有严重的 T2DM 家族史或有糖尿病前期证据,则有必要每半年进行 1 次复查(5D)
临床问题 2:如何进行儿童 T2DM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儿童 T2DM 诊断标准为满足以下 4 项指标中的任 1 项:
(1)空腹血糖 ≥7.0 mmol/L,
(2)口服糖耐量测试的 2 h 血糖水平 ≥11.1 mmol/L,
(3)随机血糖 ≥11.1 mmol/L,(4)HbA1c≥6.5%;同时非胰岛素依赖且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胰岛功能正常或增高(4C)。
需要分子遗传学检测以排除单基因糖尿病的情况为:
(1)6 月龄及以内被诊断患有糖尿病(5D);
(2)6 月龄后无胰岛自身抗体或有其他特征的提示单基因原因的糖尿病(4C);
(3)青少年疑似 T2DM,但症状较轻,自身抗体阴性,同时患儿及其家族成员无典型 T2DM 特征(如肥胖、代谢综合征等)(4D)。
临床问题 3:T2DM 初发患儿生活方式干预有哪些方式和作用?
暂无充分证据证明单用生活干预能够有效治疗初发 T2DM 的患儿,建议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结合药物等综合干预控制血糖,延缓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5D)。
临床问题 4:儿童 T2DM 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应用方案以及如何选择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案?
如果初诊患儿的 HbA1c ≥8.5%,或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代谢不稳定,建议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剂量为 1 次/d 基础胰岛素加 3 次餐前速效胰岛素(0.3~0.5U/kg 开始)或等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如果无酸中毒,建议联用二甲双胍(3B)。
病情稳定后胰岛素每次减量 30~50%,依据血糖控制程度逐渐过渡到单用二甲双胍,过渡期往往需要 2~6 周(2B)。
如果初诊患儿的代谢稳定(HbA1c<8.5% 且无症状),建议二甲双胍进行初始治疗,初始剂量为 500mg/d 使 用 7d,随 后 3~4 周 内 每 周 增 加 500mg/d,如个体不良反应轻、耐受程度高,也可酌情更快增加剂量,最大不超过 2000 mg/d(2B)。
如果初始治疗 3~6 个月 HbA1c 仍无法达到 <7.0%,对于 >10 岁患儿,可选择恩格列净或二甲双胍恩格列净复方制剂、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剂作为二线药物,使用上述二线药物需充分考虑患儿意愿和用药安全(2B)。
对于 <16 岁患儿,不建议行代谢手术治疗(1A)。如 BMI>32.5kg/m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仍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或有严重合并症如常规方法无法缓解的重度阻塞性呼吸暂停、心脏功能显著受损等的 16~18 岁的青少年患儿,可考虑在有青少年代谢手术经验的单位行代谢手术,并做好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和管理(1A)。
策划:云也|监制:z_popeye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