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律失常需注意监测心率变化、规律用药、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及识别危急症状。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退化、基础疾病或药物副作用有关,严重时可诱发心源性猝死。
1、心率监测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静息心率,使用家用电子血压计或智能手环记录数据。若发现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或超过100次/分,或出现脉搏漏跳、忽快忽慢等现象,应及时就医。避免在运动后、情绪激动时测量影响准确性。
2、规范用药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不可自行增减剂量。需注意普罗帕酮片可能引发胃肠道反应,地高辛片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若出现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反馈医生。
3、生活管理
保持每日6-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饮食宜低盐低脂,限制浓茶、咖啡及酒精摄入。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刺激诱发心律失常。可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温和运动,运动时心率增幅不超过静息心率的30%。
4、定期随访
每3-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项目,评估病情进展。安装心脏起搏器者需每半年检测设备工作状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同步监测相关指标,控制基础疾病对心脏的影响。
5、急救识别
突发意识丧失、持续胸痛或呼吸困难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快速型室性心动过速可尝试咳嗽或冰敷面部,缓慢型心律失常者可临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术,备好既往心电图报告供急诊参考。
老年人心律失常日常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劳累和突然体位变化。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室内保持通风良好,沐浴水温不超过40℃。外出时随身携带疾病卡片标注用药信息,参加社区心脏健康讲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若出现新发头晕、乏力等非典型症状也应尽早就诊排查。
编辑:boheyiliao 来源: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