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通过手术治疗通常能有效控制病情,但需结合长期维护和定期复查。慢性牙周炎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翻瓣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植骨术、牙龈切除术、牙周夹板固定术等。

1、翻瓣术
翻瓣术是慢性牙周炎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切开牙龈组织暴露牙根面,彻底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修整病变的牙槽骨。术后需配合抗生素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感染,并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该手术能显著改善牙周袋深度,但术后可能出现牙龈退缩或牙齿敏感。
2、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适用于牙槽骨缺损严重的患者,通过植入生物膜隔离牙龈上皮与牙周组织,促进牙周膜细胞优先生长。常联合使用人工骨粉如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术后需避免咀嚼硬物3-6个月。该技术对垂直型骨吸收效果较好,但存在膜暴露或感染风险。
3、植骨术
植骨术通过移植自体骨或异体骨材料修复被破坏的牙槽骨,常用材料包括脱矿冻干骨和β-磷酸三钙。手术需配合屏障膜使用,术后需服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并定期拍摄X线片评估骨结合情况。植骨后牙周支持组织稳定性较好,但存在移植物吸收或排斥可能。

4、牙龈切除术
牙龈切除术针对牙龈增生明显的病例,通过电刀或激光切除病变牙龈组织,恢复正常的牙龈形态。术后需使用西吡氯铵含片抑制菌斑再生,并配合牙线清洁邻面。该手术能快速消除假性牙周袋,但可能加重牙根暴露导致冷热敏感。
5、牙周夹板固定术
牙周夹板固定术适用于松动牙的固定,通过纤维带或金属丝将患牙与邻牙结扎,分散咬合力。需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控制牙周炎症,并定期调整夹板松紧度。该方法能短期内改善咀嚼功能,但无法根治牙周组织破坏。

慢性牙周炎术后需坚持使用软毛牙刷和牙间隙刷清洁,每3-6个月进行专业洁治。饮食上避免过硬过黏食物,戒烟限酒控制血糖。建议选择含氟化亚锡的牙膏抑制菌斑,并定期复查牙周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程度。若出现术后出血不止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复诊排除感染或愈合不良。
编辑:boheyiliao 来源:口腔科
